选做题:教材第51页习题6. 1的第8.10.11.12题 [教学反思] 以探索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特点.从探索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到探索同一个图形在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变化.以及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究特殊点和它们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样安排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由于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注意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讲解恰当.到位.有效.第三个特点是紧紧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即在教学设计上始终突出点的位置与点的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选做题:你能用SSS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你能用SSS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选做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如果做了两题的,只按第(1)题评分)(选做题: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即可;若两题都做,只对第①题评分)
①若一组数据“-2,x,-1,0,2”的众数是2,则中位数是
0

②若已知∠A=35°,用计算器辅助计算tanA≈
0.7002
(保留4个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如果做了两题的,只按第(1)题评分)
(Ⅰ)计算:
1
3
×
3
100
=
 

(Ⅱ)用计算器计算:
1
3
×
0.3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如果做了两题的,只按第(1)题评分)
(1)在Rt△ABC中,∠C=90°,∠A=37°,BC=6,那么AB=
 
.(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已知α是锐角,且sin(α+15°)=
3
2
,则
8
-4cosα-(
2
-1)0+tan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