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反比例函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光盘) 通过观察发现:无论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怎样变化,它们的积保持不变(­等于一个非零常数). 2.课前热身 (1)在正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商具有什么特征? (2)回顾小学所学的反比例,请举出两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 (例如: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矩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反比例等)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着重探讨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非零常数的函数的相关概念.解析式­的求法. (2)四边互动 互动1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而且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车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这里的“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意思? 生:展开讨论,举手回答个人的不同认识. 师:归纳讨论的结果:这里涉及两个时间和两个对应的速度──两个函数值和与­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的两个值,实际含义是指找出一个统一的表示时间和速度之间­关系的函数关系式,给出其中任意一个速度,就可以通过这个函数关系式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时间. 现在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生:动手尝试,并交流解答的过程和结果. 明确 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先选用适当的字母­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t=. 互动2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你能建围栏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光盘)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与x的函数关系式. 生:观察课件,讨论发现的问题,并解答问题. 明确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y=24,即y=. 互动3 师:上述函数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能否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关系式把它­们表示出来?说出你的想法. 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 明确 上述函数中,两个变量的积等于一个非零常数,都可以写成y=的­形式.   一般地,形如y=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portional function). 互动4 师:请同学们把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进行比较,说出它们有哪些不同? 生:讨论交流,逐个举手回答自己的观点. 明确 从形式上来看,正比例函数是关于自变量的整式,反比例函数是关于自变­量的分式;从内涵上来看,正比例函数两个变量的商是一个非零常数,反比例函数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非零常数;从自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来看,正比例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函数值都可以为零,反比例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函数值都不能为零. 互动5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y与x成正比例,x与z成反比例,则y与z成什么关系?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已知y1与x成正比,y2与x成反比,且y=y1+y2,当x=1时,y=3;当x=2时,y=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分组合作,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推选代表进行板演,其余同学在座位­上独立解答. 明确 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学生板演结果. (1)因为y与x成正比例,所以可设y=k1x(k1≠0),同样设x= (k2≠0),则y=,由于­k1k2≠0,所以y与z成反比例. (2)设y= ,则3=2k,解得k=1.5,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 (3)设y1=k1x,y2=,则y=k1x+,依题题得,解方程组得k1=1,k2=2,所以y=x+.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可知: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条件是已知一对对应的自变­量和函数值求几个简单函数的复合形式函数的解析式,常常首先分别设出这几个函­数的一般形式,然后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 互动6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课本第50页练习,解答完毕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独立尝试,并交流解答结果.(教师来回巡视,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分析.) 明确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解答过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4.达标反馈 (1)若y与x成反比,x与z成反比,则y与z成 正比 关系. (2)若y与x2-2成反比例,且当x=2时,y=1,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 y=. 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那么一次函数y=kx-k的解析式为y=-3x+3. (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与用电器的电阻之间成 (B) A.正比 B.反比 C.一次函数关系 D.无法确定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其中“ 是被污染的无法辨认的字­迹,则下列各点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B) A. C.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反比例函数 意义 解析式的求法 (2)方法归纳 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条件是已知一对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或其图象上­一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请写出一个式子,使它与的积不含二次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8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A(2,0),B(0,-6)两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连接BA、BC,求△ABC的面积和周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写出一个式子,使它与的积不含二次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写出一个式子,使它与的积不含二次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在进行二次根式化简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一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数学公式;(一)
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二)
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1 (三)
以上这种化简的步骤叫做分母有理化.
数学公式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
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1(四)
(1)请用以下指定的方法化简数学公式(2).
参照(三)式化简数学公式
参照(四)式化简数学公式
(2)化简: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数学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