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分)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 A | B | C | D |
甲 | a mol | a mol | 0 | 0 |
乙 | 2a mol | a mol | 0 | 0 |
丙 | a mol | a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 a mol | a mol |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D)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2分)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4)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情况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2分)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B. 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消耗A的速率等于消耗D的速率
E. 各组分浓度之比为1:1:1:1 F. C生成的速率等于B消耗的速率
(8分)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 A | B | C | D |
甲 | a mol | a mol | 0 | 0 |
乙 | 2a mol | a mol | 0 | 0 |
丙 | a mol | a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 a mol | a mol |
(8分)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
A |
B |
C |
D |
甲 |
a mol |
a mol |
0 |
0 |
乙 |
2a mol |
a mol |
0 |
0 |
丙 |
a mol |
a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
a mol |
a mol |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D)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2分)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4)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情况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2分)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B. 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消耗A的速率等于消耗D的速率
E. 各组分浓度之比为1:1:1:1 F. C生成的速率等于B消耗的速率
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分)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________。(2分)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A(g)+B(g)C(g)+D(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A | B | C | D | |
甲 | a mol | a mol | 0 | 0 |
乙 | 2a mol | a mol | 0 | 0 |
丙 | a mol | a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 a mol | a mol |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C(D)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2分)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4)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情况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2分)
A.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B. 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 消耗A的速率等于消耗D的速率
E. 各组分浓度之比为1:1:1:1 F. C生成的速率等于B消耗的速率
| A | B | C | D |
甲 | a mol | a mol | 0 | 0 |
乙 | 2a mol | a mol | 0 | 0 |
丙 | a mol | a mol | a mol | a mol |
丁 | a mol | 0 | a mol | a mol |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C
B
C
A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C
D
B
A
C
第Ⅱ卷(共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13分)
(1)①增大(1分)
②增大 减小(各1分,共2分)
③E(1分)
④t3~t5(1分)
⑤D B(各1分,共2分)
⑥
(2)2NH3+60H--6e-===N2+6H2O(2分) 碱性(1分)
NH3在酸性介质中易转化为NH4+离子(1分)
16.(12分)
(1)第二周期 第VA族(各0.5分共1分)
(2)NH3+H+===NH4+(或H2O+H+===H3O+)(2分)
(3)Al3++3H2OAl(OH)3+3H+(2分)
(4)NaOH; NH4NO3(各1分共2分)
(5)2H2-4e-+4OH===4H2O(2分)
(6)①A(1分)
②0.25mol2?L-2(或0.25)(2分)
17.(9分)
(1)①吸收CO2中的水蒸汽(或干燥CO2气体)(1分)
②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进入C中(1分)
③C(1分)
(2)①NaOH溶液(1分)
②过滤(1分) 干燥(1分)
③(2分)
(3)方案一中的CO2气体不能完全被装置C中的碱石灰吸收(1分)
18.(14分)
(1)离子键、共价键(或非极性键)(各0.5分共1分)
0.2NA 或1.024×1023 (1分)
(2)Cl2+2OH-===Cl- + ClO- +H2O(2分)
(3)C+2H2SO4(浓)△CO2↑+2SO2↑+2H2O(2分)
(4)NH4++HCO3-+2OH-△NH3↑+CO32-+2H2O(2分)
(或:NH4++HSO3-+2OH-△NH3↑+SO32-+2H2O,
(或:NH4++HS-+2OH-△NH3↑+S2-+2H2O,其它正确答案亦可)
(5)4HCl+NaAlO2===NaCl+AlCl3+2H2O(2分)
(或:4H2SO4+2NaAlO2===Na2SO4+Al2(SO4)3+4H2O,若H2SO4写成硝酸亦可)
(6)2NH4Cl+Ca(OH)2△CaCl2 +2H2O+2NH3↑(2分)
4NH3(g)+5O2(g)===4NO(g)+6H2O(g);△H=-906.8KJ/mol(2分)
三、选做题(本题分A、B两题,考生只要选其中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本题共10分)
(1)Na<Al<Si<N 高
(2)高 NaCl为离子晶体而SiCl4为分子晶体
(3)三角锥形
(4)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 [Cu(NH3)4]2+
(5)Cu3 N
(6)AlN 共价键
19B.(各1分共10分)
(I)
(II)(1)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2)浓硫酸、加热
(3)
(4) 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5)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