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本P162练习 Ⅳ.课时小结 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整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它们的次数.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65-P166习题15.1─1.5.8.9题. 2.预习“整式的加减 . 板书设计 §15.1.2 整式的加减(二)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 ②使学生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③掌握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 ④学生能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⑤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在第二章中曾经解决过的一个问题.某校前年.去年.今年购买的计算机台数分别是x.2x.4x.那么这个学校这三年购买的计算机台数是7x.即x+2x+4x=7x.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中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 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创设情境.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引到数学中来. 大胆猜测.归纳提升 1.探索同类项概念 问题2:一个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并问学生: (1)这个多项式中含有哪些项? (2)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 (3)哪些项可以合并成一项?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除了-3与5.还有3x2y与5x2y.-4xy2与2xy2可以分别合并.学生自己给同类项命名:把这些可以合并的项叫做同类项. 教师迫问: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通过讨论.学生总结: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2.建立同类项概念 游戏: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单项式.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同类项. 学生接受同类项的定义并不难.做到判断无误却非易事.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同类项的两条判断标准.使学生通过甄别.比较.逐步达到判断准确.合并熟练的程度.游戏目的是让全体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情境中学会同类项概念.识别同类项. 深入探究 1.想一想 (1)从学生的回答中任意挑选几个同类项.组成多项式. 如.问:x+2x+3x=?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2)你知道2x2-4x2=? -3xy3+5xy3=? 说说你们的方法.并互相交流.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挑战自我 (1)x+2x+2x2-4x2-3xy3+5xy3=? (2)x-4x2+5xy3+2x-3xy3+2x2=? (3)求多项式x-4x2+5xy3与2x-3xy3+2x2的和, (4)求多项式x-4x2+5xy3+2x与3xy3-2x2的差. 3.得出结论: (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即把它们的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而字母部分不变.叫做合并同类项. 从学生自己的回答中选择一些式子组成多项式.通过现察思考自己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探索过程中.提醒学生注章合并同类项运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律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即要移动任意一项必须连同项的符号一起移动.在解决挑战自我的时.列式后第一步是去括号.注意括号内符号的变化.第二步是合并同类项. 巩固新知 (2)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例1 教科书第165页例1 例2教科书第166页例2 补充:求2x2-3xy+y2-2xy-2x2+5xy-2y+1的 值.其中x=-.y=-1.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各自解决方法.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解决这类问题先化简再求值更加简单. 合并同类项时.为避免发生漏项的错误.在解决问题时重视解题的步骤.先标出同类项.然后再根据法则.合并各组同类项. 例2及其补充题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方法.以使学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比一比 规定时间内完成教科书第166页练习.看谁做得既快又对. 课外练习 1.必做题:教科书第167页习题15.1第3.4.5.6.7.8题. 2.课本第168页习题15.1第9.10题 设计思想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是通过教师单纯地讲解与学生机械地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本节课妁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家里的橱柜摆设.创设问题情境.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引到数学中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同类项 和“合并同类项 有了直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地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利用分配律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样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感. §15.2 整式的乘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整式的乘法包括四大块内容:一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是幂的乘方,三是积的乘方,四是整式的乘方.它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其中四是一.二.三的综合应用.整式乘法是学生在掌握数的乘法.数乘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字母.整式运算.它是思维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的进一步理解. 本节内容按4课时完成.探究呈步步深入状态.学法有类似之处.所以教学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先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法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体验创新的乐趣. 本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正确理解“运算法则 上.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归纳.发现.总结.从而理解运算法则.以至灵活运用法则解决问题.而不是包办代替.直接给出运算法则.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应用.通过本节学习.要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的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15.2.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吋是电视机常用规格之一,1吋约为拇指上面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3、下列各组数据中,精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5、我们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9mm,那么100万册这样的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的高度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小明在操场上练习双杠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地上双杠的两横杠的影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甲先跑6米后,乙开始跑,设乙x秒后追上甲,依题意可列方程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