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这住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一旦答应.必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会有意想到的阻力压来.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守信.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要重要得多.有信.则朋友如织,无信.则孤家寡人.在有信无信之间.人的品位了然而现. [格言名句]--人之所助者.信也.() 民无信不立. 言不信者.行不果. 祸莫大于无信.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信义是立国之本 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礼.智四德并列.而是这四德的综合体现.信德之重要.表现在孔子对弟子子贡所说的一段话:子贡问:"怎幺样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要使军备充足.百姓就会相信政府了."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在这三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与信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的回答简直是斩钉截铁:"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吃.不过是死亡.而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对政府不相信了.国家就无法确立了." 晋文公言而有信 鲁僖公二十五年.晋国攻打一小国原国.晋文公命令部队携带三天粮食.说三天打不下来就撤军.到第三天.原国还是没投降.晋文公不顾这种情况.还是下令撤退.这时.晋文公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正在准备投降.于是.军队统帅请求.等原国投降后再撤.但晋文公说:"信用.是立国的根本.百姓靠它来生存.如果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那我们会得不偿失的."于是.晋军就按晋文公命令搞通退了30里.而原国也随之投降了.()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难予50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 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国君.有一次.他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定打猎.这天.喝着洒十分快乐.天又下雨.魏文侯将出去.左右的人说:"今天饮洒兴致正高.天又下雨.您要去哪儿呢?"魏文侯说:"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打猎.现在虽然非常快乐.但怎幺能不为了约定而会面呢?"于是冒雨前往.自己亲自向掌管山泽的官宣布取消打猎. 黄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说出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