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从南极冰盖最高点地区带回钻取的135米深的“冰芯 .在南极钻取“冰芯 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①矿产资源 ②气候变化 ③大气环境 ④土壤发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上 (8小题.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共24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4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乘船从上海港起航,12月6日到达中山站。2005年1月18日,科考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冰盖最高点(80°22′S,77°21′E;海拔4093米)。据此并结合右图“科考船航行路线” 回答

科考船途经的

A.①海区底部为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B.②海区表层有由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分布

C.③沿海地区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D.④海区风平浪静,向前航行方向为东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船从上海起航,向南极出发,并于当地区时2005年1月18日0时16分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80°23′S,77°21′E)。读右图,完成下面试题。

当中国昆仑科考队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    (     )

A. 17日21时16分                B. 18日3时16分 

C. 17日11时16分                 D. 18日13时16分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位于中山站(69°22′S,76°23′E)的   (     )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     )

A. 1250千米          B. 440千米 

C. 880千米           D. 11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雪龙”号船从上海起航,向南极出发,并于当地区时2005年1月18日0时16分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80°23′S,77°21′E)。读右图。

当中国昆仑科考队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

A.17日2l时16分      

B.18日3时16分

C.17日11时16分     

D.18日13时16分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位于中山站(69°22′S,76° 23′E)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约为:

A.1250千米       B.440千米      C.880千米      D.110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乘坐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考站做了前期的选择勘测准备工作。此次整个科考活动中,“雪龙”号科考船将行驶25000多海里,历时约150天,预计2005年3月返回上海港。

1.当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到达南极地区时正值[   ]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在本次南极科考活动中,最为艰难、最为引人注目的重要任务是[   ]

A.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夏季考察

B.南极越冬考察

C.南极冰盖考察

D.南大洋海冰考察

3.本次南极科考活动出发时间较往年提前约一个月,其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极地区夏季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尽早完成各项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任务

B.由于本次科考项目多和难度大,为了能够有充裕时间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完成科考任务

C.由于长城站和中山站物资短缺,为了能够给两站完成补给和维修后勤服务任务

D.由于本次航行距离远和航速慢,为了能够将物资早日运送到南极科考站完成运输任务

4.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船“雪龙”号,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休整后,于11月16日启程向中国南极中山站挺进,途中航行是[   ]

A.逆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逆流

D.顺风顺流

5.在南极点,如若考虑折射作用,则极昼时间是[   ]

A.比半年略多几天

B.比半年略少几天

C.半年

D.无法确定

6.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坚持极地科学考察的政治、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B

A

C

A

D

A

C

B

B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 案

C

C

B

B

D

D

A

B

C

(二)双项选择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共24分。

题 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 案

BD

BC

AB

AD

AD

BC

BC

CD

  二 、综合题

27(1)一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2)焦柳  京广  京九  京沪   

    (3)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屏障作用,冬季四川盆地受冬季风的影响程度小,气温较同纬度C处高     (4)水稻  水土保持和防治洪涝灾害

    28.(1)由低纬向高纬降低(同纬度相比,寒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或较高,不采分)。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洋流性质,不采分)影响所致。(规律及原因各1分,共2分)    (2)春秋季节。  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C高于D高于A高于B     (4)受地带性副高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有沙漠分布。但受到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沙漠局限分布于沿海地区,形状窄长,范围亦延伸到较低的纬度。(评分中突出地形、洋流因素)

(5)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9.(1)D B A C   (2)夏季  锋面    (3)B   D   A;。 

(4)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0.(1)均为地上河;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降低,泥沙沉积

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夏(夏秋季) ;其上游流域 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图略 。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4)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