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作学文: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翻译. 5.让学生起来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以检查学生对目标2的完成情况. 第三步.三读课文.“时空连线 .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师问:同学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到桃花源? 生:美.我没想去.师:那好.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第四步.四读课文.品位研读 . 主题探究.完成教学目标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 渔人不守信用的惩罚--) 2. 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 ?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3.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4.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明确: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 第五步.拓展延伸: 品读 ○1朗读.感悟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译文.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的内在联系. 第六步.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要: 具 2.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 古义: 绝境: 古义: 无论: 古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