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著有十二卷.今存四卷.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 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 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就很容易察觉到.他在中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彻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妙无循形 (旅云卷四).更由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收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 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 ).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认为“大醇小疵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 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鲁迅论 迨吴敬梓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时距明亡未百年.士流盖尚有明季遗风.制艺而外.百不经意.但为矫饰.云希圣贤.敬梓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循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