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句“占领 “控制 “封锁 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 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当. 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 明确:三个层次.从中路军到西路军再到东路军.这种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20日夜一一一一1日下午五时--22日下午,二是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各后之间有明显衔接.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衔接. ⑵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特点决定的.本文作者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B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而东路之抵抗较顽强.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其渡江战况只用了写时间.地点.神速的一句话)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⑶ 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 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⑷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 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详议几笔:B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 ).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 东路军由于所遇敌情与中.西路不同.而且上一篇也没报道.因此较为详尽. ⑸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报道准确 (6)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准确: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 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