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求直线:在矩阵M作用下所得到的直线的方程.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若点A(a,b)(其中a≠b)在矩阵M=对应变换的作用下得到的点为B(-b,a).
(Ⅰ)求矩阵M的逆矩阵;
(Ⅱ)求曲线C:x2+y2=1在矩阵N=所对应变换的作用下得到的新的曲线C′的方程.
(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它与曲线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和B,求|AB|;
(Ⅱ)已知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x轴正半轴重合,若直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试求曲线C2关于直线C1对称的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Ⅰ)已知函数f(x)=|x+3|,g(x)=m-2|x-11|,若2f(x)≥g(x+4)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Ⅱ)已知实数x、y、z满足2x2+3y2+6z2=a(a>0),且x+y+z的最大值是1,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1)若点A(a,b)(其中a≠b)在矩阵M=
0-1
10
对应变换的作用下得到的点为B(-b,a).
(Ⅰ)求矩阵M的逆矩阵;
(Ⅱ)求曲线C:x2+y2=1在矩阵N=
0
1
2
10
所对应变换的作用下得到的新的曲线C′的方程.
(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Ⅰ)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θ=
π
4
(ρ∈R)
,它与曲线
x=2+
5
cosθ
y=1+
5
sinθ
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和B,求|AB|;
(Ⅱ)已知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x轴正半轴重合,若直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
π
4
)=
2
,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
x=1+cosθ
y=3+sinθ
(θ为参数),试求曲线C2关于直线C1对称的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Ⅰ)已知函数f(x)=|x+3|,g(x)=m-2|x-11|,若2f(x)≥g(x+4)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Ⅱ)已知实数x、y、z满足2x2+3y2+6z2=a(a>0),且x+y+z的最大值是1,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直线l:4x-2y+5=0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矩阵M=
3a
b-1
所对应的变换为TM(a,b∈R).
(1)求点A,B在TM作用下所得到的点A',B'的坐标;
(2)若变换TM把直线l变换为自身,求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本题有(1),(2),(3)三个选答题,每题7分,请考生任选2题作答,满分14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题计分.作答时,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1)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如图所示:△OAB在伸缩变换M作用下变为△OA1B1
(i)求矩阵M的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ii)求逆矩阵M-1以及(M-120
(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x=2sinθ
y=cosθ
(θ为参数),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
x=2t
y=t+1
(t为参数)
(i)若将曲线C1与C2上各点的横坐标都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分别得到曲线C1和C2,求出曲线C1和C2的普通方程;
(ii)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极点且与C2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a,b,c为实数,且a+b+c+2-2m=0,a2+
b 2
4
+
c 2
9
+m-1=0
(i)求证:a2+
b 2
4
+
c 2
9
(a+b+c) 2
14

(ii)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有(1)、(2)、(3)三个选答题,每题7分,请考生任选2题作答,满分14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题记分,作答时,先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填入括号中.
(1)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二阶矩阵有特征值λ=-1及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
(Ⅰ)求距阵M;
(Ⅱ)设曲线C在矩阵M的作用下得到的方程为x2+2y2=1,求曲线C的方程.
(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曲线P在以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的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下的方程为p2-4pcosθ+3=0.
(Ⅰ)求曲线C的普通方程和曲线P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曲线C和曲线P的交点为A、B,求|AB|.
(3)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x+1|+|x-2|,不等式t≤f(x)在x∈R上恒成立.
(Ⅰ)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Ⅱ)记t的最大值为T,若正实数a、b、c满足a2+b2+c2=T,求a+2b+c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必做部分

1.  2.  3.   4.2.6   5.   6.640+80π    7.    8.①④   9. 10.

11.“,使得”  12.  13.6  14.9

(12.图13.作,故,)

15.(1)取AB的中点G,则易证得A1GD1F

又正方形A1ABB1中,EG分别是相应边的中点,

A1GAE,∴D1FAE

(2)由正方体可知:A1 D1⊥面A1ABB1,∴A1D1AE

又由(1)已证:D1FAE

A1D1D1F= D1,∴AE⊥平面A1FD1

平面AED,∴平面AED⊥平面A1FD1

 

16.(1)全班32名学生中,有15名女生,17名男生.在伪代码中,根据“S←S/15,T←T/17”可以推知,“k=1”和“k=0”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S,T,A分别代表女生、男生及全班成绩的平均分;横线①处应填“(S+T)/32”.

(2)女生、男生及全班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S=78,T=76.88,A≈77.4.

(3)15名女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8,17名男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7.88.从中可以看出女生成绩比较集中,整体水平稍高于男生;男生中的高分段比女生高,低分段比女生多,相比较男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17.(1)

.由题意可知

解得.

(2)由(Ⅰ)可知的最大值为1,.

. 而.

由余弦定理知,联立解得 .

18.(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根据韦达定理,得

 ∴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由已知得

 故椭圆的离心率为.

(2)由(1)知从而椭圆的右焦点坐标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解得.由已知得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19.(1)方法一:.由题设,得,  ①

.    ②

,∴,∴.

由①代入②得,∴

.   ③

代入中,得.  ④

由③、④得

方法二:∵,∴,∴.

同上可得将(1)变为代入(2)可得 ,所以,则.

方法三:同上可得将(1)变为代入(2)可得,显然,所以.

因为图象的开口向下,且有一根为x1=1,

由韦达定理得,.

,所以,即,则

,所以 .

 (2)由(1)知,的判别式Δ=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当时,;当时,.

∴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

∵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即的取值范围是.

(3)由,即,∵

,∴,∴.(自注:视为的一次函数)

由题意,得,∴.

∴存在实数满足条件,即的最小值为.

 

20.(1)由于,则

,∴.

(2)由于,由(1),则

,则,∴

    又,

   ∴.

,

.

,且,故, ∴,因此.

从而

 

 

 

选做部分

1. (1)设事件表示“甲选做14题”,事件表示“乙选做14题”,则甲、乙2名学生选做同一道题的事件为“”,且事件相互独立.

=.

(2)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为0,1,2,3,4.且.

.

所以变量的分布列为:

0

1

2

3

4

 

 

 

. (或)

 

2.以A为原点,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有

D(0,3,0)、D1(0,3,2)、E(3,0,0)、F(4,1,0)、C1(4,3,2).

于是 ,

(1)设EC1FD1所成角为b,则

(2)设向量与平面C1DE垂直,则有

其中z>0.

n0=(-1,-1,2),则n0是一个与平面C1DE垂直的向量.

∵向量=(0,0,2)与平面CDE垂直,

n0所成的角θ为二面角C-DE-C1的平面角.

,∴

 

3.(1)设M=,则=8=,故

    =,故

联立以上两方程组解得a=6,b=2,c=4,d=4,故M=

(2)由(1)知,矩阵M的特征多项式为,故其另一个特征值为.设矩阵M的另一个特征向量是e2,则M e2=,解得.

(3)设点是直线上的任一点,其在矩阵M的变换下对应的点的坐标为,则

=,即

代入直线的方程后并化简得,即.

 

4.(1)抛物线焦点为(1,0).

消去x得

,

,

=.

(2)设消去x,得.

,则y1+y2=4t ,y1y2=-4b.

=.

,∴直线l过定点(2,0).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