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确认其历史地位.明辨其时代风貌.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B.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C.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来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丰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D.她们是在八马路上的一家餐馆吃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了那个画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  (nián) (jī) (pì) 

2.A  寒暄  销声匿迹  没精打采

3.D  A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B融会贯通指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C明日黄花指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4.B    A.语序不当。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C.不合逻辑,“为中外游人所倾倒”应改为“倾倒中外游客”。

     D.她们是在八马路上的一家餐馆吃饭时碰到的,彼此一谈,发现她们对于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十分相投,结果便联合租下了那个画室。

5.B    A:扬州路各处都陷于元兵的劫掠。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为“重大的意义”非“轻重”   

      D:这句话道出了燕国和赵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采取了错误的策略。根本原因非自身策略而是当时整个形势。

6.C “纪传体”应为“编年体”

二、(9分,每小题3分)

7.B(原文说:“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其中包括火箭上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方面。”所以C项将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误解为两个系统。)

8.C (逃逸布袋是安装在发射塔上的逃逸装置,因此,它不属于提高长征二号F型火箭本身可靠性的措施。)

9.D(A原文是“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B项无依据;C项原文是“从下一发开始,承担载人航天任务的长二F火箭将迎来大规模改进”,并不是说要被替代。)

三、(12分,每小题3分)

10.D (输:缴纳)

11.B竟然(A而:表递进/表修饰;C之:代词,作宾语/助词,消独;D 为:介词,表被动/动词,以为)

12.C(A两句均为“率侃直”;B当时政令/树德的职务调动;D诤谏不得的无可奈何/关注生民疾苦)

13.B(关于民运白粮之患的上疏发生在神宗朝,此时穆宗已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1分)

四、(18分)

14.译文:陛下 想要 保养圣体应该效法 大禹 讨厌美酒,成汤 不近 声色,何必信奉神佛?(画线处为得分点。错1―3点扣1分,错4点以上扣2分)

15.①目:列,名单 ②分当:本当,理当 ③无聊:没有依靠 ④追购:悬赏捕捉

16.译文:立即 把元方的虚实情况 详细告诉 淮东、淮西两位统帅,与(他们) 约定 联兵讨元。(画线处为得分点。错1―3点扣1分,错4点以上扣2分)

17.⑴这首诗前两句当中“匀”“弄”两字形象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⑵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主要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来表现,诗歌前三句写景,全无秋的萧瑟之气,写出了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最后一句两个“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前三句极写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写出了第四句前半句“堪图画”的美;但一个“只”和“不”就构成了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

18.⑴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⑵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⑶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

⑷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⑸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五、(16分)

19.不刻意追求成功,却成就斐然。/人受命运摆弄,却也可以主宰命运;人受环境制约,却也可以利用环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6分,2分一点)

20.柳永在形式内容艺术上开创了宋词的新局面;柳永创造了在逆境中主宰命运,利用环境,成就自我的奇迹。(2分一点)

21.他坎坷的经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他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与命运抗争的创造精神。(写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六、(7分)

22.答案示例:①有时,和众人保持一致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只要能表明对盲目从众的否定即可。)②懂得细致地观察、分析你的生存环境能使你远离危险。(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扣住故事,概括得当即可给分。)

23.答案略。本题要求:用到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所写复句分两个层次,第一次为转折关系,第二层为因果关系。每达到一项要求给1分。

七、作文(30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