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考.讨论: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 2.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⑴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 强大稳定的后方.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偏私.使内外异法 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 .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 .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 .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也是亲贤的意思. 4.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5.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要有“兴德之言 .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 6.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7.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 .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 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 .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8.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作解释.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不知所言: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斟酌损益: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