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手“奇 在哪?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 生:句子①“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生:用“铁铸 衬托“肉长的 .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 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生:句子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生: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 我来为“手 建立档案: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 “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 “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 “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 “四条裂纹 “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师:从投影上来看.张迎善同志的这双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谈不上美.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很“丑 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张迎善这双手很“丑 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具体描写张迎善的这双手.其目的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课文第13.16段有关内容. 生2:课文第4.7.19段有关内容. 师:文章塑造了不畏艰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一个劳动者形象. 师:张迎善同志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作者没有全面具体的去介绍他.而是获取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抓住了主人公张迎善同志的一双最具特征的手.从一个典型的侧面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这种通过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种写法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出现过.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及下面三段材料的写法.写一段100-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形象. 材料一: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材料二: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材料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生1:张大爷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长年累月地干活.左手的大拇指已经弯曲变形了.宽阔的手上.粗糙的表皮如同额上的皱纹一样.无情的刻画着岁月的沧桑. 生2(评):上述片段抓住了张大爷的面部特征.细致的描写了手与脸.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出了一位历经沧桑.辛苦劳作的老人. 生3:如果没有见过非洲人.我还真的把他当成非洲人了.黝黑的脸上略带几分灰黄.象刚制成的泥塑.皱纹毫不留情的夺去了他的青春岁月.在他的脸上随心所欲的行走.再加上许许多多个小黄斑.小伤痕.整张脸就象雨后的泥土.坑坑洼洼.也许是在诉说着这位老人的艰难历程.也许是概括着他的饱经风霜.也许是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诠释吧! 生4(评):上述片段运用描写手法.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脸部.描写细致入微.可谓笔笔传情.让人听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评的都很好.本篇文章就是运用这种写法.成功的塑造了张迎善的光辉形象.象他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贡献很大.由此我想到中央电视台近年来都在搞“感动中国 人物评选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文中信息.(如有关“对人物由衷地评价.情感的流露.贡献的叙述 的语句).模仿示例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 示例: (“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节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