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节选自郦道元的.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细细品读之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 .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全文仅150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高超的笔法.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咫尺应须论万里 的意味.文章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的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 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群山的高峻.是横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峰高险.是纵向的仰视.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抬头看天.只有“亭午夜分 才可见到世上最美的事物--太阳.月亮.这山的高峻.峡谷的幽深自不待言. .美在那层层铺展的手法.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 的手法.第一层.用“沿溯阻绝 写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的特例来极写水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 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衬托.它让我们想像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美在那错落有致的点染.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比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低有深潭.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献.然而写绝献还觉单一.还要写献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 .让它们“飞漱其间 .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来自于色调润泽.动静有致.你看“素湍绿潭 .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看“回清倒影 .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你看“悬泉瀑布 .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 呢? .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的是秋景的凄凉.本来“林寒涧肃 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谷传响 的“高猿长啸 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 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 与“人 .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美在那独特优美的表达.这一个美点.应该是最重要的美点之一.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断.但整本的美的基因却依然贯注在这里.就“水经注 三字而言.“注 就是“注释 .“注释 就是一般的解说性的文字.然而郦道元是用文学的语言.用大量的资料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别人的书作注释.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美的文字.而且对后代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是在文体写作上极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独特优美的视角.在对“三峡 的描述上.作者的视角同样是优美独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是狂暴的不能驯服的怪兽.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人们“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出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揽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连忘返的山水之美.再从文字表达来看.精当凝练优美的语言同样令人赞叹.中还有引自的文字.如“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峡口百余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将它们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相比.在炼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要好得多.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 .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 .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2002.5.有改动.作者:余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