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产生在浓厚的生活里.这是我坚信不移的一条真理. 1949年为了纪念鲁迅而写的这首诗.反应是强烈的.但我和鲁迅无一面之缘.这情况怎样解释呢? 在鲁迅逝世13周年的时候.我去瞻仰了他的故居.回头来就写了这篇诗.这岂不是即兴而成? 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说来话长呵. 我和鲁迅虽然没见过面.但我对于他是尊敬而又有亲切之感的.1923年我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文艺.自己也从事习作.这时候我就读过鲁迅的..和由他翻译的..等等.读他的书.景仰其为人.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的黑暗时代.鲁迅的作品像一道明光.引导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探索.郁抑的心情好似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口子.1926年.我奔向武汉.在大革命中作了一名士兵.这与鲁迅.郭沫若在思想上的启发是大有关系的.武汉大革命失败以后.我跨进了大学的门.读鲁迅的书越来越多.对他崇敬的思想情感也越来越强烈.那时候.阶级阵线分明.与国民党在各条战线上的斗争十分剧烈.鲁迅.郭沫若.茅盾.在我们心中.是左翼文化阵地上的三面大旗.鲁迅的那种爱憎分明.坚强战斗的精神.鼓舞斗志.万人景仰.而他的文章有如利刃新发于硎的寒光闪闪.使同志奋发.使顽敌胆丧. 1942年8月.我到了所谓“战时首都 --浓雾滚滚的山城重庆.10月18日.在中苏文化协会俱乐部纪念鲁迅逝世6周年.老舍主持会议.宣布开会之声刚落.成群特务把老舍架了起来.参加大会的同志们被迫散去.特务追踪.人人愤怒!另外一次.我伴同许寿裳先生从歌乐山赶多到市内参加纪念会.遭到了同样的命运.1946年到1948年.我在上海.也有两次在大戏院子里开大会纪念鲁迅逝世.宋庆龄.郭沫若等许多文化界领袖人物都参力.了.结果与重庆纪念会情况相同.特务甚至把签到簿也抢跑.使千人大会.未能终场.这种会场如同战场.使我感受深刻极了. 1936年鲁迅逝世了.举世悲悼.万人送葬.鲁迅支持的杂志.约我写首诗.我以哀悼深情写了这首诗. 记得1948年.在鲁迅逝世纪念那一天.我同几位朋友一同到郊外的公墓去凭吊.一口小土坟.一尺小石碑.上书“鲁迅之墓 四字.一代民族英雄.文坛巨臂.死去之后.只有黄土一抔!我们徘徊又徘徊.久久不能去.我们来去.都有特务的眼睛盯着.有的.还替来参拜的同志“留影 追踪.鲁迅受到亿万人民的敬爱,而国民党反动派.连他的坟头也望而生畏. 记得很清楚.1935年.我在临清中学教书.暑假回到母校--国立山东大学所在地青岛.遇到肖军同志.他力劝我给鲁迅写信.并把“上海北四川路大陆新村12号 的地址开给了我.但我.不能写信.在新军阀韩复第的统治下.我没有写信的自由!我的学生因为什么“嫌疑 有两名被捕了.我们满腔悲愤在不自由的环境中过日子.我没有给鲁迅写信.但先后把两本诗集.寄去了. 上面我简要地述说了我怎么读鲁迅的书.崇拜他的人.怎样在两个不同的时代.思想上受到他的教育与影响.感情上对他如何地亲切而敬爱.虽然没见面.而精神上的感召是深切之至的. 这是一个方面.再就另一个方面谈一谈. 我在这首诗里.处处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了地主.官僚.反动阶级人物的卑劣与无耻.以反衬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的伟大与崇高.这一点用不着多说.我对这些反面人物.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了全利旨掌的.因为我已经76岁.清朝末季.北洋军阀.中华民国蒋介石统治的时代.我不但耳闻而且目睹.不但目睹而且是印象深刻.感慨万端的!这些反动家伙.残民以自肥.踏着人民的骷髅.把自己升成“伟人 !他们生能享大福.坏事做绝.还妄想死后留名.万古不朽.为自己树碑立传.纪“功德 .开“神道 .想得很美:“留芳万世 .你觉得可笑吗.他们却觉得“理所当然 呢. 两相对比.看一看.想一想.巴. 鲁迅是不朽的.但他想“速朽 .愿成了“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而那些反动的家伙.人类的渣滓.却“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 人民是最有权威的.也是是非分明的.那些人民之敌的坏东西.早已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鲁迅的大名呢.却永垂史册.受到人民的崇拜和敬爱. 我写.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痛切的个人感受的.它虽然写的是纪念鲁迅.但读者会从中体会到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引起对革命人物的崇敬之心.对反动家伙们憎恨之情的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