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难点]:古文字词的识记以及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教学方法]:教授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朗读.探讨关于课文作者的信息.教授生字.生词.归纳古文字词. [教学过程]: ㈠导入 ⑴ 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勾勒出一副风景画.等到音乐结束.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他的感受. (音乐.约2分钟) ⑵ 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听完音乐的感受以及他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 ⑶ 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音乐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个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对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 ㈡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⑴提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吗?知道陶渊明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⑵ 关于作者陶渊明.书上只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像当时的名门望族一样显赫.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士族是比较牛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态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 .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因为5斗米而向这么一个乡村小官点头哈腰的 .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并且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中国的诗歌史上可以担得起“杰出 二字.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个部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这位老先生喜欢喝喝酒.喜欢种种菊花.喜欢恬淡的隐居生活.但是他的作品却影响了唐宋元明清的后世文人.比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田园山水诗.比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朱熹都非常地推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崇拜陶渊明.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是说.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因此.陶渊明才会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找个地方隐居.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 .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然而.在东晋玄言诗中却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而且.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玄学本是超世的哲学.它强调人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每一个人即每一个精神主体.都是直接面对宇宙存在的.因此人生的根本意义.也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 .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 的外现.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王羲之的.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横空出世了.下面我们来对课文进行解读. ㈢课文基本知识教授和翻译 ⑴ 播放课文朗诵FLSH同时要求同学将生字注音.注意朗诵者的断句要领.初步熟悉课文. ⑵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 )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开阔敞亮了.复:继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读音: 豁然开朗 俨 阡陌 字词翻译: 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 复:继续 欲:想要 尽:到头 仿佛:隐隐约约. 才:仅仅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 类. 阡陌:田间的小路.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古今异义: 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 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词类活用: 才通人 通:使动用法 使人通过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对...感到奇怪 复前行 前:名词-状语 向前 一词多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