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2.明确目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眼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2)再读课文.白杨树生活环境怎样? (3)三读课文.作者仅仅写了白杨树吗?还写了什么?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4)回忆课文.作者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4.思维拓展训练: 参天巨树毁于微不足道的蛀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祸患常积于忽微的生活经历 红烛---- 兰花---- 莲花---- 5.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七段.写的一个片断. 要求: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注意在记叙中贯穿抒情和议论 课堂学习研讨 (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找出第2段中概括高原特点的一句话.用" "标出. (3)把高原比做"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正是抓住了高原的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 (4)用" "划出与"黄绿"相照应的语句.用"( )"划出与"大毡子"相照应的语句. (5)"礼赞"的含义是什么? (6)"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谁? (7)"扑入你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中"扑"能否换成"进"字?为什么? (8)作者讴歌黄土高原.可是又写其"单调"和"恹恹欲睡".这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9)第3段对上下文 即第2段和第4段有什么作用? (10)本语段作者的情绪发生了几次变化?具体说明. (11)作者在本文中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第2段却拓开一笔而写高原的景色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