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据此结合下图,回答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B.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
D.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2.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
C.北欧诸国正值一年中观赏极光的最佳时期
D.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上的山地牧场牛羊成群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93米)。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置会移动
②高度会变化
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极地考察研究成为近年热点。读“南极地区等降水量线图”,据图回答19~21题。
19.我国南极考察队经过对南级内陆冰盖的考察,确认了南极大陆冰盖的最高点(80°22′00″S,70°21′11″E),这一点位于我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2″W)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0.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
B.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耸,常年为冷高压控制
D.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雨为主
21.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低的原因之一是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C.南极地区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D.南极地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
选择题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A
B
B
A
C
D
B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C
B
B
D
B
C
C
D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D
BC
AB
BC
BC
AC
BC
CD
非选择题:
27.(11分)
1). 23°26′S,90°E
2). C A B
3).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4).寒 降温减湿
5). C
28.(18分)(1)河流(1分) (2)经济腹地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资源和能源)和产品的消费市场(2分) (3)泛珠三角(1分) (4)川、湘、赣(3分) (5)①临海沿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能源(水能)、资源丰富;③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④工业基础好;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对外联系方便(5分) (6)滇(云) 琼 川(蜀) 赣、黔(或贵)(4分) (7)(叙述合理,可酌情给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4分)
29.(11分)
(1)平原(1分) 海拔在
(2)①(1分)
(3)支流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地势平坦;降水集中(共3分、各1分)
(4)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东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共3分、各1分)不利条件:有寒潮、台风、旱涝等自然灾害;土壤贫瘠、酸性强;西部丘陵地带的陡坡不宜发展种植业(共3分、各1分)
30. (海洋地理)(10分)
(1)琼州 内(共2分、各1分)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共2分,各1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共3分、各1分)
(4)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共3分、各1分)
31.【环境保护】(10分)(1)高于 (1分)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或资源短缺(2分) (2)京津唐 (2分) 良性循环(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或人类与环境和谐或人地协调或可持续发展)(1分) 生态状况(生态或环境)(1分) 经济发展(1分) (3)地下水超采(过度开采地下水) (1分)淡水资源短缺(水资源)(1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