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人类社会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B.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均衡性
C.严格地说,地球上没有两个资源环境完全相同的地区
D.所有自然环境都是由自然资源组成的
(3)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
A.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B.水资源丰富的大平原,一定吸引着众多的人口来居住
C.人类每次大规模利用新兴的能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陆地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4)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主要体现在
[ ]
A.某些资源的总量虽然是巨大的,但人类可以利用的部分是有限的
B.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C.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
D.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力是有限的
(5)自然资源按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沼气属于________资源;天然气属于________资源。
(6)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是
[ ]
A.数量极其有限
B.永远不可再生
C.再生速度远远长于人类历史
D.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
(7)以各种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社会第一级生产有
[ ]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能源问题不仅仅是能源本身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示意的是该区域 (一月或七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图中P点与Q点的距离约为 千米,沿线的自然植被以 为主。
(2)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与甲、乙两示意图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3)该区域所在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外运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比较这种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比的优势。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
(5)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的巨大成就,并说明其重大历史意义。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广泛使用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图
材料三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积 | 耕地面积 | 草地面积 | 森林面积 | 淡水面积 | 45种矿产资源 |
110位 | 126位 | 76位 | 107位 | 55位 | 80位 |
中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利用率 | 每吨煤实 现GDP | 矿产资源 回收率 | 单位产值能耗 | 机动车耗油 | 工业用水 重复利率 |
比发达国家低10% |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 比国外先进 水平低20% | 世界平均 水平的两倍 | 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 | 比国外低 15%—25% |
材料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仍然是单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经济问题?
(8)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
(9)根据材料四,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今人类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世界性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山东施工现场同时举行,本次开工的有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三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大运河从江苏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从郑州西侧穿越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请在材料二中画出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输水路线。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主要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供水紧张问题,试分析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资源实施国家所有制,这对水资源的配置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1)~(6)题。
(1)影响图中所示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2)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①开罗 ②伯明翰 ③约翰内斯堡 ④悉尼 ⑤攀枝花 ⑥新德里 ⑦大庆
A.①③④⑥ |
B.②④⑤⑦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⑦ |
(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人口大量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4)受环境的影响,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活跃程度不同。下列时期中人口迁移最不活跃的是
[ ]
A.原始社会 |
B.农业社会 |
C.工业社会 |
D.现代信息社会 |
(5)下图中的①②③④示意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国内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依次是
[ ]
A.①德国 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
B.①俄罗斯 ②德国 ③美国 ④日本
C.①美国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德国
D.①日本 ②美国 ③德国 ④俄罗斯
(6)我国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向西部,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因素是
[ ]
A.经济因素 |
B.交通通讯 |
C.文化教育 |
D.婚姻家庭 |
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一分,共3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D
A
D
A
A
D
C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C
A
C
C
D
B
B
A
D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A
D
D
B
C
A
D
D
C
C
二、判断题(15小题,每题1分,共35分。)
题号
36
37
38
8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A
B
B
B
A
B
B
A
B
A
A
B
A
A
51.(共14分)
(1)西(1分) 东(1分) 一致(1分)
(2)6(1分) 22(1分) 夏至(1分) 慢(1分)
(3)图见右(2分) 23°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1分)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1分)
(4)12(1分) 6(1分)
52.(共10分)
(1)7(1分) 6(1分) 副热带高(1分) 盛行西(1分)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分) 北(1分) 夏(1分)
(3)终年高温多雨(1分) 赤道低(1分)
(4)C(1分)
53.(共15分)
(1)海陆问或大(1分) 陆地内(1分) 海上内(1分) 海陆间或大(1分)
(2)A箭头向上(1分)D箭头向左(1分)
(3)蒸发(1分) 降水(1分)D(1分) B(1分)
(4)B或B、C(1分,只答c不得分) 掺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台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1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AD(只答1个且对的得1分,答对2个得2分。)
54.(共15分)
(1)岩浆(1分) 变质(1分) 沉积(1分)
(2)(D――上升冷却凝固;②――同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连对1条线得1分,共4分。) (3)向斜(1分) 山岭(1分) (4)上升(1分) (5)C(1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