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让球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角取值不要太小,两球A.B质量不要太小,④球A质量要尽量比球B质量大答出一条建议得1分.共2分(2)①a.b.d.f.g.h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孝感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用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的直径是
0.855
0.855
cm.
(2)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发现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他提出了四种可能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D
D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
d2
)
图线.
(3)该同学并没有放弃实验,而是根据图线得到图线的方程t2=404.0l+1.72;并由此求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可以利用图线的
B
B
求重力加速度.
A.某点的坐标;       B.图线的斜率;
C.图线横轴的截距      D.图线纵轴的截距.
(4)重力加速度g=
9.76
9.76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年长春市一调)(12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1)用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cm。

(2)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为图线的示意图,发现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图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他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t2-(l)图线。

(3)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图线的方程t2=404.0lb(其中b为截距,未知)。并由此求出了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计算重力加速度是利用图线中的哪些数据?

A.图线上某点的坐标    

B.图线的斜率

C.图线横轴的截距     

D.图线纵轴的截距

(4)由上述图线方程求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图1示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在地面铺上复写纸和白纸,使小球(视为质点)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滑下,小球落地后将在白纸上留下痕迹.通过测量斜糟末端到地面的高度h和小球的水平射程x,即可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r4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BD
BD

A.实验所用的斜糟必须光滑B.实验所用的斜糟末端初切线必须水平
C.实验时还能要使用秒表测出小球落地的时间
D.为精确确定落点位置,应让小球从同一亮度多次下落,用尽可能小的圆将白纸上小球留下的痕迹圆在其内,其圆心就是小球的平均落点.
(2)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透过改变摆长l调出相应的周期T,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若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4m2
K
4m2
K
.若该同学在测摆长时漏测了小球半径,则用这种作图法求出的重力加速度和没有漏测小球半径相比
没有影响
没有影响
(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3)某同学利用图2示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记录的6组数据如表格所示.
 U(V)  I(A)
 1.37  0.12
 1.32  0.20
 1.24  0.31
 1.18  0.32
 1.10  0.50
 1.05  0.57
①为了使实验结果相对精确,请根据数据分布的特点,在给出的U-I坐标轴上标上合现的坐标值,并作出U-I图象3.
②根据图象3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
1.44~1.48
1.44~1.48
V,电池的内电阻r=
0.65~0.75
0.65~0.7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N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拴好悬挂于O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α;球A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C推移到与竖直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球B的落点.
①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两球A、B的动量(设两球A、B碰前的动量分别为pA、pB;碰后动量分别为pApB),则pA=
mA
2gL(1-cosα)
mA
2gL(1-cosα)
pA=
mA
2gL(1-cosβ)
mA
2gL(1-cosβ)
; pB=
0
0
pB=
mBs
2H
2gL
mBs
2H
2gL

②请你写出两条可确实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
a.让球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b.α角取值不要太小;c.两球A、B质量不要太小;d.球A质量要尽量比球B质量大
a.让球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b.α角取值不要太小;c.两球A、B质量不要太小;d.球A质量要尽量比球B质量大

(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小明在光滑桌面上放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0.3kg,以速度8m/s跟质量为0.1kg、静止在桌面上的B球发生碰撞,并测得碰撞后B球的速度为9m/s,A球的速度变为5m/s,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小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种猜想:
猜想1
猜想1
碰撞后B球获得了速度,A球把速度传递给了B球;
猜想2
猜想2
碰撞后B球获得了动能,A球把减少的动能全部传递给了B球.
你认为以上的猜想是否成立
猜想1、2均不成立
猜想1、2均不成立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说明,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的碰撞中,B球所增加的这个物理量与A球所减少的这个物理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肇庆二模)(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N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拴好悬挂于O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α;球A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C推移到与竖直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球B的落点.
①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两球A、B的动量(设两球A、B碰前的动量分别为pA、pB;碰后动量分别为pApB),
则pA=
mA
2gL(1-cosα)
mA
2gL(1-cosα)
pA=
mA
2gL(1-cosβ)
mA
2gL(1-cosβ)
; pB=
0
0
pB=
mBs
2H
2gL
mBs
2H
2gL

②请你写出两条可确实减小实验误差的建议:
a.让球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b.α角取值不要太小;c.两球A、B质量不要太小;d.球A质量要尽量比球B质量大
a.让球A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b.α角取值不要太小;c.两球A、B质量不要太小;d.球A质量要尽量比球B质量大

(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小明在光滑桌面上放有A、B两个小球.A球的质量为0.3kg,以速度8m/s跟质量为0.1kg、静止在桌面上的B球发生碰撞,并测得碰撞后B球的速度为9m/s,A球的速度变为5m/s,方向与原来相同.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小明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种猜想:
[猜想1]碰撞后B球获得了速度,A球把速度传递给了B球;
[猜想2]碰撞后B球获得了动能,A球把减少的动能全部传递给了B球.
你认为以上的猜想是否成立
猜想1、2均不成立
猜想1、2均不成立
,请你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说明,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的碰撞中,B球所增加的这个物理量与A球所减少的这个物理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