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2-3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城市郊区出现蔬菜-稻米-柑橘种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    )

A.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的不同        B.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C.土地价格的高低                    D.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A.台风、伏旱         B.春旱、洪涝          C.寒潮、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适合图中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生产体系是     (    )

A.挖泥成塘养鱼,堆泥成基种植桑树、果树

B.山上建立林蛙养殖基地、红松果林基地,山下建立加工基地

C.建立“鱼――果――粮”、“鱼――果――棉”的立体种养模式

D.“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小题:

【小题1】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春旱 洪涝B.梅雨 寒潮
C.台风 伏旱D.干热风 沙尘暴
【小题2】该城市郊区农业出现蔬菜—稻米—林果牧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A.地形的差异
B.土地价格的高低
C.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D.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小题:

1.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春旱 洪涝                            B.梅雨 寒潮

C.台风 伏旱                            D.干热风 沙尘暴

2.该城市郊区农业出现蔬菜—稻米—林果牧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A.地形的差异

B.土地价格的高低

C.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D.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该城市郊区农业出现蔬菜—稻米—林果牧业的差异,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的差异

B.土地价格的高低

C.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D.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小题:


1.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1. A.
    春旱 洪涝
  2. B.
    梅雨 寒潮
  3. C.
    台风 伏旱
  4. D.
    干热风 沙尘暴

2.该城市郊区农业出现蔬菜—稻米—林果牧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1. A.
    地形的差异
  2. B.
    土地价格的高低
  3. C.
    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4. D.
    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

B

C

B

D

C

B

D

D

B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B

A

A

C

A

C

D

D

D

D

C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B

A

C

B

A

B

C

D

B

B

B

36.(1) 45°E,20°S 

   (2)9 时

   (3)70°S 及其以南地区    

   (4)2小时   70°N 

   (5)从20°S向南向北递减  

   (6)25°N 、 65° 

   (7)快 

   (8)135°E---向东---45°W 

   (9) 东南方     

   (10) 20°S及其以南地区  

   (11) 20°N~20°S(40°)

37.(1)A:青藏高原(1分)  B:黄土高原(1分)   A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上升隆起;(3分)而B为风力(搬运)沉积作用而形成。(1分)

   (2)暴风雪、地震、泥石流、滑坡、暴雨洪涝等。(每个1分,答对4个即给全分4分)

   (3)此时日、月、地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正值天文大潮;渤海海湾较封闭,沿海地势地平;冬季风力强劲。(3分)

   (4)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1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降水逐渐减少,晴天渐多;地势逐渐升高,太阳辐射渐强。(2分)

   (5)①市:第三产业(旅游业)(1分)  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的改善(青藏铁路开通和航空运输便利)带动了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2分)②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答现代服务业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分)   地理区位优势:科技水平高,人才集中;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等。(5分)

38.(1)冬季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2)A处受暖流及西风影响,B处受冬季风影响大

   (3)资源丰富、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4)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水分

   (5)茶叶、黄麻、旱涝灾害

39.(1)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1分)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化的起步(工业、军事、教育)。 (2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它们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政体)(4分)。

新文化运动前期思想传播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器物层面技术资源的现代化必须与制度和观念层面非技术资源的现代化配套,没有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同步变革,器物的变革只能落于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最终归于失败。(3分)“伦理觉悟”的反省,其目的不在观念变革的形式本身,而是求社会整体的现代化协调。这是对“体用”关系认识的突破和深化,它表明,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需要移植西学的“用”,还必须在“体”上实现社会结构性的转换。(3分)

   (3)洋务运动、(1分)维新变法、(1分)新政和预备立宪。(1分)坚持“中体西用”,不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是这些调整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这些调整是清政府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整体上符合 社会发展趋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2分)

   (4)五色旗是1912年中华民国的国旗,其性质为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五星红旗是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其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2分)

   (5)首先可将试题转化为“辛亥革命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回归教材,归纳为: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2分)推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发展。(2分)

   (6)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学习先进的文化;维护世界和平;危机意识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40.(1)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4分)元朝归辽阳行省管辖;(2分)明朝归奴儿干都司管辖;(2分)清朝归吉林将军管辖。(2分)

   (2)1858年《中俄爱辉条约》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5分)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苦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5分)

41.(1)材料一反映了该市经济持续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但就业人数年递增率呈下降趋势,失业人数仍然较多,说明该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二反映了该市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就业比重下降,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形式就业比重上升,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拓宽就业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①求职女工的自主择业观和劳动者权利意识增强。

②求职女工对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劳动者的义务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③要根据自身条件,树立平等就业观。

④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3)①该市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就业;

②该市政府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③该市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2.(1)要把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提高党领导农村改革发展的本领;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为重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

要抓好反腐倡廉和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有利于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进而统筹城乡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

   (3)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因而党和国家高度农事农业问题,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发展,从根本上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稳定并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制度;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把农科教三者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系;积极发展那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善农民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