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各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也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1. A.
    金属钢投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汞
  2.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生成双沉淀
  3. C.
    金属钢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绿色的物质
  4. D.
    甲烷在充足的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现有:A.研钵;B.烧杯;C.玻璃棒;D.试
管;E.蒸发皿;F.胶头滴管,请选用恰当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化学中常用作少量药品反应的容器
D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F

(3)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仪器是
B

(4)稀释浓硫酸时搅拌液体用的仪器
C

(5)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
E

(6)研碎块状固体的仪器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刚开始学习化学你观察了四个实验:
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的研碎;③胆矾溶液(即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④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做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
探究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的原因.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设计与实验]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否合理?
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
OH-
(写离子符号),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3)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另一支密闭的装有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纯净的H2,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在密封的环境下滴加酚酞试液.下图氢气应由导管口
b
(选“a”或“b”)处通入.

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得出结论]
(5)丁同学的猜想正确,溶液褪色的原因与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大小有关.
[实验拓展]
寻找其他类似酚酞试液的自制指示剂.
[设计实验]
四位同学将收集的三种鲜花的花瓣分别在研钵中研碎,用酒精浸泡,用纱布
过滤得到浸出液.将试液分别滴加到稀HCl、NaOH溶液和蒸馏水中,实验结果如下:

[表达与交流]
(6)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记录分析,
黄菊花
花瓣的浸出液不适合做指示剂,
红玫瑰
花瓣的浸出液与酚酞试液相似只能鉴别出碱性溶液.
[应用反思]
(7)为了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四位同学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红玫瑰浸出液,溶液为红色,于是他们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了.你认为他们的判断正确吗?
不正确
,请说明理由:
红玫瑰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也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6?淮安)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将5g大豆研碎;②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己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③过滤;④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人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己烷(装置如下图);⑤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人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增加大豆与己烷的接触面积,加快油脂的溶解速率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③
②③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豆油易溶于己烷难溶于水,己烷的沸点低于豆油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