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教师列举两个变化.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由学生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分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举出类似的例子.并总结归纳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列举两个性质.由学生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为什么?学生思考判断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认真听讲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并讨论 培养学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后反思: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
(1)课上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中酚酞溶液变红
A中酚酞溶液变红
.课堂上,坐在前排的王同学闻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老师告诉他,这是氨水发出的气味,他由此推断,氨水具有
挥发性
挥发性
性.
(2)张同学查找资料知道,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氨气,是一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于是,他考虑能否减少氨气对空气的污染呢?与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减少药品的用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用
饮料瓶盖等
饮料瓶盖等
(你认为适合的物品)代替小烧杯,将罩在上面的1000mL的大烧杯用250mL的烧杯代替,这样既解决了过多氨气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由于氨水与酚酞溶液的距离较近,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3)秦同学认为,要想证明分子的性质,可以采用更简单的办法.他取来一沓报纸,在第一张上用钢笔画了一个圈,再向圈中滴了一滴水,同学们一同观察,发现水浸湿的面积扩大到圈外,这说明分子是
不断运动的
不断运动的
,掀开第一页报纸,发现下面的报纸也湿了,这说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很小
分子很小

(4)此时谢同学惊奇地发现,画圆圈的墨水痕迹也有所扩大,只是扩大的范围没有水浸湿的面积大.对此谢同学的解释是A.墨水和水的量不同;B.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速率
不同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6?甘孜州)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对于身边的金属材料,我们知道多少呢?
(1)找一找:写出至少3种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不同金属或金属材料的名称:
不锈钢、黄铜、银等
不锈钢、黄铜、银等

(2)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通常具有金属光泽、
导热性(或导电性或延展性)
导热性(或导电性或延展性)
等物理性质(任写一条).请举出利用金属物理性质的一个实例
利用导热性用铁锅煮饭(或利用导电性做铜芯电线或利用金属光泽做金属饰品或利用延展性做铝箔等)
利用导热性用铁锅煮饭(或利用导电性做铜芯电线或利用金属光泽做金属饰品或利用延展性做铝箔等)

(3)探究金属的活动性:请从铁钉、铜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探究铁、铜的活动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保护金属资源: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为防止金属腐蚀,在家里使用刀、剪等铁制品时应
使用后要擦干(或放在干燥通风处或将铁制品与酸性物质分开放置或在刀上涂油等)
使用后要擦干(或放在干燥通风处或将铁制品与酸性物质分开放置或在刀上涂油等)
.(填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准确测得49号元素铟的相对原子质量,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中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标准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IYC2011),其宗旨是“增进公众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学习和研究化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②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③在f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点燃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
点燃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e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d瓶中应装
D
D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石蕊溶液    D.浓硫酸
②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
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

(3)小刚用一种不纯的氧化铁粉末样品(杂质为铁粉),通过该实验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小刚称取10g样品,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反应)
编号 称量物 反应前 反映后
硬质玻璃管及所盛固体总质量 76.2g 73.8g
C装置总质量 153.7g 160.3g
①由上表数据可分析出,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及所盛固体总质量减少的是
氧元素
氧元素
的质量.
②请依据c装置总质量变化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0.3g-153.7g=6.6g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160 132
x 6.6g
160
132
=
X
6.6g
x=8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g
10g
×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0.3g-153.7g=6.6g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160 132
x 6.6g
160
132
=
X
6.6g
x=8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g
10g
×100%=80%
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下:a写出A.B.C.D.E.F仪器的名称
A
酒精灯
酒精灯
  B
试管
试管
   C
铁架台
铁架台
   D
导气管
导气管
   E
集气瓶
集气瓶
    F
水槽
水槽

b 这个图有四处明显的错误,请说明改正的方法(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1)
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物的部位加热
酒精灯火焰应对准有药物的部位加热
(2)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4)
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导气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

实验完毕后,应该先移导气管,还是先移酒精灯
先移导气管
先移导气管
    为什么?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
排水法
排水法
,这是根据氧气的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的性质决定的,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倒.)放在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