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对产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a.向A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b.交流实验现象:空气瓶中不变浑.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c.交流实验的结论: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②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大.d.提出疑问:存在异常现象:C瓶内无浑浊e.分组讨论:原因:①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未盖玻璃片就振荡.CO2扩散后.瓶内CO2减少.②可能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在情境中展开问题的讨论. 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明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如图甲所示)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查阅资料:…产物是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可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HPO3(偏磷酸).由小明查阅的资料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
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对人体有害吗
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对人体有害吗

分析:五氧化二磷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如图乙所示):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个大试管中,试管口各自套一个瘪气球,用线固定.然后将两只大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可观察到试管中
的白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的白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气球的变化是:
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中
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中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能够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能够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实验创新】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明将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口接近水面),捏住气球口部,小心取下气球,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
水面上升至距试管口大约五分之一处
水面上升至距试管口大约五分之一处
,小明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足够的光照下,向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各放一支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1,试猜想他观察到的现象?
放绿色植物的容器蜡烛没有熄灭,另一容器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
放绿色植物的容器蜡烛没有熄灭,另一容器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

瑞士科学家森尼别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差异的原因时发现,将一些植物浸泡在水中,受到阳光照射后,有气泡产生,如图2,森尼别通过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该气体是
氧气
氧气
,终于揭开了蜡烛燃烧现象不同的之谜.

(1)请选择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图2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完成森尼别分析气体的实验,写出完成该实验的具体操作过
在绿色植物上罩一个倒置的漏斗,同时在漏斗管口罩一支装满水的试管,收集到气体以后再水下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移出水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带火星木条复燃.
在绿色植物上罩一个倒置的漏斗,同时在漏斗管口罩一支装满水的试管,收集到气体以后再水下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移出水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带火星木条复燃.

(2)解释上述蜡烛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
右边蜡烛燃烧时间较长,是因为认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右边蜡烛燃烧时间较长,是因为认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泉州)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气泡冒出.激发了探究欲望,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的气体.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探究活动二】
     老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引起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资料摘要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资料摘要Ⅱ: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资料摘要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
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
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X中含有
Na2CO3
Na2CO3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稀盐酸
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没有气泡产生
无色溶液X中不含
NaHCO3
NaHCO3
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请你简述在排水口洗净剂与水接触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
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同学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图甲)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查资料:

由小明同学查阅的资料来看,他最初的疑问可能是
产生的白烟在空气中对人体有害吗
产生的白烟在空气中对人体有害吗

分析:五氧化二磷和偏磷酸都会伤害人的身体,应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改进]小明与同学一起对课本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图乙);去掉铜片,将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个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各自套一个瘪气球,用线固定.然后将两支大试管同时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可观察到试管中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气球的变化是
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中
先膨胀后慢慢缩小,最后倒吸入试管中

[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装置与原装置比较,其优点是
防止白烟进入空气或防止危害人体健康或防止空气污染
防止白烟进入空气或防止危害人体健康或防止空气污染

[实验创新]待发生燃烧反应的试管冷却后,小明将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口接近液面),捏住气球口部,小心取下气球,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是
试管内水面上升至距试管的1/5
试管内水面上升至距试管的1/5
;小明进行此实验的目的是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CO2、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认为猜想中最不可能的气体是
 

(2)乙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理由是:
 

(3)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4)丁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精英家教网
(1)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2)戊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戊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
 
作用.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如果要测出氯化铜溶液的酸碱度,你认为应该选
 
来测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