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二次函数,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和.
(1)如果,设函数的对称轴为,求证:;
(2)如果,,求的取值范围.
设函数.
(1)当时,解关于的不等式;
(2)如果,,求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5分)
已知函数的图象在上连续不断,定义: ,
其中,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小值,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大值.若存在最小正整数,使得对任意的成立,则称函数为上的“阶收缩函数”.
(1)若,,试写出的表达式;
(2)已知函数,,试判断是否为上的“阶收缩函数”,如果是,求出对应的;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已知,函数是上的2阶收缩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的图象在上连续,定义:,.其中,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小值,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大值.若存在最小正整数,使得对任意的成立,则称函数为上的“阶收缩函数”.
(Ⅰ)若,试写出,的表达式;
(Ⅱ)已知函数,试判断是否为上的“阶收缩函数”.如果是,求出对应的;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Ⅲ)已知,函数是上的2阶收缩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图象在上连续不断,定义:
,
.
其中,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小值,表示函数在上的最大值.若存在最小正整数,使得对任意的成立,则称函数为上的“阶收缩函数”.
(Ⅰ)若,,试写出,的表达式;
(Ⅱ)已知函数,,试判断是否为上的“阶收缩函数”,如果是,求出对应的;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Ⅲ)已知,函数是上的2阶收缩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008年7月
【课前预习】
答案: 1、; 2、B.【试题分析】令,可求得:。易知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3、; 4、-4。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例1. 分析:利用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或图像进行判断。
解析:(1)方法一:
∴
故。
方法二:
令解得,
所以函数。
(2)∵,
∴。
(3)∵,
,
∴,故在存在零点。
评析:函数的零点存在性问题常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定理;二是用方程;三是用图像
例2. 解析:(1)方法一令则根据选择支可以求得<0;<0;>0.因为<0可得零点在(2,3)内选C
方法二: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lgx与y=-x+3的图象(如图)。它们的交点横坐标,显然在区间(1,3)内,由此可排除A,D至于选B还是选C,由于画图精确性的限制,单凭直观就比较困难了。实际上这是要比较与2的大小。当x=2时,lgx=lg2,3-x=1。由于lg2<1,因此>2,从而判定∈(2,3),故本题应选C
(2)原方程等价于
即
构造函数和,作出它们的图像,易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情况可得:
①当或时,原方程有一解;
②当时,原方程有两解;
③当或时,原方程无解。
点评:图象法求函数零点,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本题是通过构造函数用数形结合法求方程lgx+x=3解所在的区间。数形结合,要在结合方面下功夫。不仅要通过图象直观估计,而且还要计算的邻近两个函数值,通过比较其大小进行判断
题型2:零点存在性定理
例3.解析:(1)函数f(x)=x-ln(x+m),x∈(-m,+∞)连续,且
当x∈(-m,1-m)时,f ’(x)<0,f(x)为减函数,f(x)>f(1-m)
当x∈(1-m, +∞)时,f ’(x)>0,f(x)为增函数,f(x)>f(1-m)
根据函数极值判别方法,f(1-m)=1-m为极小值,而且
对x∈(-m, +∞)都有f(x)≥f(1-m)=1-m
故当整数m≤1时,f(x) ≥1-m≥0
(2)证明:由(I)知,当整数m>1时,f(1-m)=1-m<0,
函数f(x)=x-ln(x+m),在 上为连续减函数.
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
而当整数m>1时,
类似地,当整数m>1时,函数f(x)=x-ln(x+m),在 上为连续增函数且 f(1-m)与异号,由所给定理知,存在唯一的
故当m>1时,方程f(x)=0在内有两个实根。
点评:本题以信息给予的形式考察零点的存在性定理。解决该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在区间的放缩和不等式的应用上。
例4. 解析: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选项D不正确;对于选项B,可通过反例“在区间上满足,但其存在三个解”推翻;同时选项A可通过反例“在区间上满足,但其存在两个解”;选项D正确,见实例“在区间上满足,但其不存在实数解”。
点评:该问题详细介绍了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论基础。
题型3:二分法的概念
例5. 解析:如果函数在某区间满足二分法题设,且在区间内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实根,二分法只可能求出其中的一个,只要限定了近似解的范围就可以得到函数的近似解,二分法的实施满足零点存在性定理,在区间内一定存在零点,甚至有可能得到函数的精确零点。
点评:该题深入解析了二分法的思想方法。
例6.解析:由四舍五入的原则知道,当时,精度达到。此时差限是0.0005,选项为C。
点评:该题考察了差限的定义,以及它对精度的影响。
题型4:应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近似解
例7. 解析:原方程即。令,
用计算器做出如下对应值表
x
-2
-1
0
1
2
f(x)
2.5820
3.0530
27918
1.0794
-4.6974
观察上表,可知零点在(1,2)内
取区间中点=1.5,且,从而,可知零点在(1,1.5)内;
再取区间中点=1.25,且,从而,可知零点在(1.25,1.5)内;
同理取区间中点=1.375,且,从而,可知零点在(1.25,1.375)内;
由于区间(1.25,1.375)内任一值精确到0.1后都是1.3。故结果是1.3。
点评:该题系统的讲解了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通过本题学会借助精度终止二分法的过程。
例8. 分析:本例除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确定方程解所在的大致区间和解的个数外,你是否还可以想到有什么方法确定方程的根的个数?
略解:图象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单调函数,在,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点评:①第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可利用函数性质,也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但尽量取端点为整数的区间,尽量缩短区间长度,通常可确定一个长度为1的区间;
②建议列表样式如下:
零点所在区间
中点函数值
区间长度
[1,2]
>0
1
[1,1.5]
<0
0.5
[1.25,1.5]
<0
0.25
如此列表的优势:计算步数明确,区间长度小于精度时,即为计算的最后一步。
题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二次函数的零点
例9. 分析:从二次方程的根分布看二次函数图像特征,再根据图像特征列出对应的不等式(组)。
解析:(1)设,
由,知∴,
∴
(2)令
∴,
且,∴,∴,
综上,。
评析: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三者密不可分。
例10.解析:设,则的二根为和。
(1)由及,可得 ,即,
即 两式相加得,所以,;
(2)由, 可得 。
又,所以同号。
∴ ,等价于
或,
即 或
解之得 或。
点评:条件实际上给出了的两个实数根所在的区间,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上述图像特征去等价转化。
【课外作业】
1. 答案:A,令即可;
2. 答案:B;
3.答案:C,由可得关于对称,∴,∴∴,∴,∵,∴。
4、 答案:D, ∵,∴∴, ∴
5. 答案:C,先求出,根据单调性求解;
五.思维总结
1.函数零点的求法:
①(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②(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2.解决二次函数的零点分布问题要善于结合图像,从判别式、韦达定理、对称轴、区间端点函数值的正负、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等方面去考虑使结论成立的所有条件。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密切,联系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