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目前,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已知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曾利用铝和铁的氧化物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现有铁和铂组成的合金共a mol,其中Pt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研成粉末状后全部投入含bmol HNO3的稀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且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HNO3用量的增加,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残留固体的成分依次有四种情况,请用粒子符号填写下表空白:
|
① |
② |
③ |
④ |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
|
Fe2+ |
|
|
残留固体成分 |
Fe、Pt |
|
Pt |
Pt |
②当x=0.5 ,且溶液中Fe3+与Fe2+和物质的量相等,在标准状况下共产生112mLNO。
则a = ,b = ,
目前,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已知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曾利用铝和铁的氧化物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现有铁和铂组成的合金共a mol,其中Pt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研成粉末状后全部投入含bmol HNO3的稀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且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HNO3用量的增加,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残留固体的成分依次有四种情况,请用粒子符号填写下表空白:
| ① | ② | ③ | ④ |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 | Fe2+ | | |
残留固体成分 | Fe、Pt | | Pt | Pt |
| ① | ② | ③ | ④ |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 | Fe2+ | | |
残留固体成分 | Fe、Pt | | Pt | Pt |
(14分)曾经有一种固氮的方法:1100°C通N2和CaC2反应得到CaCN2 。
已知:CaCN2+3H2O = 2NH3+CaCO3;CaC2+2H2O = C2H2↑+Ca(OH)2
(1)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的CaCN2
①U形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填一种);
② (填“能”或“不能”)用普通玻璃管代替图中石英管;
(2)检验反应后的固体(用W表示)中含有氮元素该同学将适量W溶于水,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氮元素,该结论不正确。若要得出正确结论,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
(3)测定W中CaCN2的质量分数
步骤Ⅰ:按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关闭弹簧夹,将漏斗中溶液逐滴加入到三颈瓶中,当W反应完全后,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直至氨气被200mL0.1 mol·L-1硫酸完全吸收。
步骤Ⅱ:准确量取烧杯中溶液20.00mL置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指示剂,用cmol·L-1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硫酸,实验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
已知三种常用指示剂变色pH范围如下:
指示剂 | a | b | c |
变色pH范围 | 3.1~4.4 | 8.0~10.0 | 4.4~6.2 |
说明 | pH<3.1显红色 pH>4.4显黄色 | pH<8.0显无色 pH>10.0显红色 | pH<4.4显红色 pH>6.2显黄色 |
指示剂 | a | b | c |
变色pH范围 | 3.1~4.4 | 8.0~10.0 | 4.4~6.2 |
说明 | pH<3.1显红色 pH>4.4显黄色 | pH<8.0显无色 pH>10.0显红色 | pH<4.4显红色 pH>6.2显黄色 |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B
C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C
C
A
D
B
B
17.(1)促进, B (2)甲大 (各1分)
乙用氯化铵溶液稀释后,增大很多,使的电离平衡向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发生水解,使稀释后的乙溶液的)增大 (答水解使溶液减小不给分) (2分)
(3)③ 适量的 (各1分)
18.(1),;(各2分)
(2)① (1分) ② (1分)
得
③ (2分)
得
④ 1:2 (2分)
19.(1) (各2分)
(2)
(3)0.5 1 (4) D
20.(1)第三周期族(2分)
(2) 属于分子晶体而属于原子晶体(2分)
(3) (2分)
(4)、、、 (写出3种即可)(3分)
21.(1) ③⑤⑦ (2) C (各2分)
22.(1)、等(2分)
(2);; (各1分)
(3)① (1分)
②a、b (各1分) (1分) 双手紧握 (或微热) 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2分)
③ (2分)
23.(1) (2) (3) (4) (各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