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下表列出了它们的一些重要参数:
|
(16分)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在它们的化合物中,主要化合价均不止一种,但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价,C的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它们的一些物理量如下:
元素 | A | B | C | D |
原子半径/nm | 0.102 | 0.077 | 0.117 | 0.075 |
单质的沸点/℃ | 444.6 | 4827 | 2355 | –195.8 |
元素 | A | B | C | D |
原子半径/nm | 0.102 | 0.077 | 0.117 | 0.075 |
单质的沸点/℃ | 444.6 | 4827 | 2355 | –195.8 |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在它们的化合物中,主要化合价均不止一种,但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价,C的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它们的一些物理量如下:
元素 | A | B | C | D |
原子半径/nm | 0.102 | 0.077 | 0.117 | 0.075 |
单质的沸点/℃ | 444.6 | 4827 | 2355 | –195.8 |
(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D元素在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在常温下,B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气态和固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D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撞击时可分解为两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为D单质,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均能分别形成含18个电子的氢化物,这些氢化物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D及氢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可形成多种含14个电子的化合物,其中空间构型为直线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式)。
(16分) 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在它们的化合物中,主要化合价均不止一种,但都有一种相同的化合价,C的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它们的一些物理量如下:
元素 | A | B | C | D |
原子半径/nm | 0.102 | 0.077 | 0.117 | 0.075 |
单质的沸点/℃ | 444.6 | 4827 | 2355 | –195.8 |
(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D元素在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在常温下,B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气态和固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D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撞击时可分解为两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为D单质,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均能分别形成含18个电子的氢化物,这些氢化物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D及氢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可形成多种含14个电子的化合物,其中空间构型为直线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式)。
1
2
3
4
5
6
7
8
A
B
C
D
B
C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C
C
A
D
B
B
17.(1)促进, B (2)甲大 (各1分)
乙用氯化铵溶液稀释后,增大很多,使的电离平衡向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发生水解,使稀释后的乙溶液的)增大 (答水解使溶液减小不给分) (2分)
(3)③ 适量的 (各1分)
18.(1),;(各2分)
(2)① (1分) ② (1分)
得
③ (2分)
得
④ 1:2 (2分)
19.(1) (各2分)
(2)
(3)0.5 1 (4) D
20.(1)第三周期族(2分)
(2) 属于分子晶体而属于原子晶体(2分)
(3) (2分)
(4)、、、 (写出3种即可)(3分)
21.(1) ③⑤⑦ (2) C (各2分)
22.(1)、等(2分)
(2);; (各1分)
(3)① (1分)
②a、b (各1分) (1分) 双手紧握 (或微热) 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2分)
③ (2分)
23.(1) (2) (3) (4) (各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