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入侵,也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往往呈大爆发趋势,难于控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性不可逆转,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如水葫芦自1901年作为牲畜饲料引进我国以来,现已分布在从华北到华南17个省份的河道、湖泊和池塘中,覆盖率高达100%,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滇池周围日益干旱,气候调节功能大减.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亿至10亿元人民币.
生物入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途径是:①人为有意识的引进,如水葫芦、福寿螺等;②随轮船压舱水进入,如分布于我国沿岸海域的有害赤潮生物血红裸甲藻等;③无意识带入,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北美车前草等;④贸易产品中夹杂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如一年蓬、毒麦等;⑤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借风或动物的力量实现自然扩散,如飞机草、紫茎泽兰等.
(1)水葫芦在我国泛滥,说明了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地环境
适应
适应
影响
影响
环境,而本地物种不断减少甚至灭绝,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相对
相对
的.
(2)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其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
分解者
,水葫芦属于其中的
生产者
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的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还缺少______成分.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蛇是______级消费者,猫头鹰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正常情况下,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半年内不见阳光,最先死亡的生物是______.
(2)野兔是影响草生活的______因素,而阳光、水分等是影响草生活的______因素.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除了草、鼠、蛇、猫头鹰以及细菌和真菌,还有______.
(3)图一的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4)图一中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
(5)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6)此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______流动和______循环.前者传递的特点是:______流动和逐级______.
(7)此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性较弱,其原因是______.
(8)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如果此种变化是在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还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9)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10)在生物分类上,把图一中的生物分成草和鼠、兔、蛇、猫头鹰两类,分类的依据是:______方式;其中鼠、兔、蛇、猫头鹰所属最大的共同分类单位是______;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依据,将以上四种动物分成两组,应该是:______和______.
(11)以上四种动物中:兔的运动形式是______;猫头鹰的运动器官是______;这四种动物都能通过运动适应环境,提高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生物对环境又有影响,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多种能力,如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到60毫米;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蚯蚓疏松土壤等等。请你按下列要求举出几个例子
(1)生物形态与环境相适应。
(2)生物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3)生物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4)生物能影响环境。
(5)任何生物都与其环境相适应吗?试说说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政府2005年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12年全面实现消除麻疹.为加速我国消除麻疹进程,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明确了近3年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同时决定2010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北京市始终坚持建立人群的免疫屏障是消除麻疹的最基本条件,近十年来,本市常住人口适龄儿童麻疹免疫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是全国接种率较高的省市之一.由于受周边省市麻疹高发、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北京市麻疹发病率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距离实现消除麻疹目标还有较大距离.按照国家五部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定于2010年9月11-20日,集中10天对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8月龄-14岁的中国籍儿童进行集中接种.截至今年9月29日18时,北京市共接种强化免疫麻疹疫苗160万人,接种率96.0%,接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0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9.44/10万,低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水平.本次接种任务实现了预定目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麻疹病毒呈球形,直径只有100-250纳米.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没有抵抗力.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在室温下仅存活2小时,56℃时30分钟即被破坏.能耐寒不怕冻,4℃可存活5个月,零下15℃能存活5年.所以总是冬春季节出来发作.
麻疹患者从接触麻疹病毒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l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流行时易感者80%接种疫苗,可于2周内控制流行.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做疫情报告,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在麻疹流行期间,要注意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1)麻疹的病原体是______,主要通过______传播.
(2)麻疹病人是麻疹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______,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是预防传染病______方面的措施.
(3)在麻疹流行期间,要注意开窗通风,是预防传染病______方面的措施.
(4)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______方面的措施.
(5)接种麻疹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自然、人工)免疫;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这属于_______(自然、人工)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