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出假设 (思考一会儿后.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石块或花盘搬开.对鼠妇来讲是一种刺激.它感到危险.知道有人来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块或花盘拿开的话.阳光照进来.生活的环境温度升高.它们不适应.就爬走了. 生:鼠妇不喜欢光.光对它们来讲是一种刺激.光照进来让鼠妇感觉到不安.所以它们就跑掉了. 师:那就是说.你认为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或者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使它逃离明亮的地方.选择阴暗的地方. 师: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我们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得假设对呢? 生:做实验. 师:老师也同意通过做实验去验证.但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先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第三种假设去验证.时间有多的话.我们再去验证其余两种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环境变明亮会使鼠妇爬走.)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测.每个人谈的都有道理.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老师适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师: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师:怎么样才能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呢? 生:我可以用一个大托盘.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放在里面两边.然后在托盘相应的一边盖上纸板.另一边盖上透明塑料板. 师:看来.这位同学受到了我们桌子上准备的实验器材的启发.不过我想问这位同学.不盖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证了光线明亮吗? 生:盖上可以防止鼠妇爬出来. 师: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觉得应该把两边的土壤改成都是干的土壤或者都是湿的土壤.不然的话.就说不清楚是土壤的干湿还是光线的明暗使鼠妇爬动. 师: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妇爬走是不是和光线变明亮有关.只有在其它的条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看出光线的明暗这一对不一样的条件对鼠妇有没有影响. 师:像这样的光.水.温度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条件.我们把它们叫做非生物因素.(老师板书--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们就把它们叫做-- 生:生物因素. 师:那么.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呢?还是改成都是湿的土壤好? 生:改成湿的土壤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鼠妇一般是在潮湿的地方.在干燥的地方没有看到.推测鼠妇习惯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把鼠妇放到湿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适应.很快安静下来.有利于我们观察鼠妇的活动.避免造成大的实验误差. 生: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刚才推测人掀开石块这种刺激也可能是鼠妇爬走的原因.把鼠妇放进去对鼠妇来讲是一个很强的刺激.它不会四处乱爬吗? 师:会. 生:那怎么计算鼠妇哪边爬得多呢? 师:同学们说说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可以把鼠妇静置几分钟.等它脱离了这种刺激的影响后再开始计数.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因此.我们要让鼠妇静静地在里面呆上几分钟.让它适应一下实验装置的环境.避免由于鼠妇的紧张而造成实验误差.这同时提醒我们做实验时要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以免干扰了鼠妇. [七年级的学生在制订实验的方案时.常常考虑不周到.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启发学生思考.完善实验方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这样.学生考虑问题.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就会获得提高.] 师:大家对这个实验装置考虑得很严密.看来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要想研究某个条件影响鼠妇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条件控制起来.避免它们的干扰.做实验前.老师还有二个具体的操作问题想问一下大家.实验第一步.大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鼠妇怎么样放进去呢?我们每个实验小组两个瓶子里各装了5只鼠妇.是一起放进托盘的某个地方呢还是分两部分放到不同的地方?放到哪里比较好? 生:我觉得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比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边爬. 师:有其它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仅仅看出它们往哪边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具体的在明亮和阴暗中的鼠妇数量来证明鼠妇喜欢哪种环境.而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不方便计数.因为中央区域处于阴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处于这一区域的鼠妇算作哪一边的. 师:那你觉得怎么做好呢? 生:我觉得应该同时在托盘的两边一起放.5只鼠妇放在明亮区域的中央5只鼠妇放在阴暗区域的中央.这样便于计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好.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应该是依靠鼠妇安静下来2.3分钟后分别呆在明亮的区域和阴暗区域的鼠妇数量来判断它喜欢哪种环境.但是.有的鼠妇可能适应能力比较差.放进去5分钟还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还在乱爬,还有.你在计数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鼠妇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适应.正往回爬但又还没越过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经计数了.这二种情况都会带来误差.怎么样解决它们呢? 生:首先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然后等到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 生:我指的是没有很大的爬来爬去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别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让鼠妇安静几分钟后.可以多观察几次.每次观察都作记录.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包含各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减少误差. 师:不错.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好.我们确定下来.将鼠妇静置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之后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10次.一会儿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妇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的时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科学探究实验具有很大的严谨性.有些实验设计的细节问题学生确实想不到.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提问.引导.将一些需要补充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实验小组予以及时表扬.)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两个表格) 表格一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阴暗 环境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1组 12组 13组 明亮 阴暗 表格二 不同环境下各小组的鼠妇平均数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分工的情况以及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甲 同学负责把鼠妇放进去.并盖好纸板和塑料板,乙同学计时,丙同学统计鼠妇的数量,丁同学负责记录.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在黑板上的第一个表格内记录实验数据). 师:看上去这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每次记录的数字大都是阴暗处的比明亮处的大.其它小组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生:是这样. 师:10组数据挺多的.有没有更简单明确的表示实验结果的方法呢? 生:可以运用数学中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具体怎么求? 生:明亮处的数据加起来除以10.阴暗处的数据加起来除以10. 师:这可能会得到小数.怎么处理呢? 生:四舍五入. 师:有没有反对意见?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有几位同学急不可耐地举起了手) 生:我不同意用四舍五入来处理!因为数学老师讲过.应用题要按实际情况处理.这是实际问题.鼠妇超过半只才能算一只.所以应该是小数点后的数字大于0.5才进一位.并且只保留整数. 师:很好.每个小组计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然后各组给大家汇报一下. (各小组依次在黑板上的第二个表格中记录数据) 师:看.用平均数表示大家的实验结果就十分简单明了.实际上.我们班有13个组.相当于做了12次重复实验.我们知道.实验重复的越多.就越容易减少误差.得到的结果就越可靠.比如说我们扔一枚硬币.落地时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扔一次的结果假如是正面朝上的话.我们并不能得出“扔硬币落地正面会朝上 的结论.因为大家都知道.多扔几次就可以得到硬币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结果是一样多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处理这13组实验数据呢? 生:将每一组的平均值加起来再求一次平均数. 师:很好.这位同学反应很快.说明他理解了处理重复实验数据的方法.请大家算一下这个平均值. 师:明亮处的平均值是2.阴暗处的平均值是8.这两个平均值可以说明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从而可以得出结论.环境变明亮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数据的处理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内容.老师应合理的予以启发.让学生充分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学实际情况证明.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而且学生使用了其它学科的知识感觉很有成就感.无形之中让学生明白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使他们努力学好其它学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4分)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

(2)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3)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4分)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
(2)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3)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4分)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
(2)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3)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他设计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4分)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

(2)当水质、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两实验能否形成对照?____。

(3)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甲中的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中的孑孓正常生活。你认为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某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他探究该问题
 
提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的实验结果:甲一段时间后孑孓衰弱或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试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