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先汇报交流调查的过程和结果.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施肥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次施肥不能太多.否则会出现“烧苗 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施肥时要注意浇水.以利于肥料的吸收和运输.然后全班同学观察课外小组的同学课前做的甲.乙.丙.丁4瓶中培养的菜豆生长正常的幼苗和缺少氮.磷.钾的幼苗.并描述出它们的症状.之后教师再出示几株幼苗.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做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质疑:一次施肥过多或过少.对植物及环境有什么影响?“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与“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有无科学道理?等.引导学生讨论出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此教育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与他这些活动用线条连起来.
A.提出问题            ①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B.作出假设            ②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C.制定计划            ③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
D.实施计划            ④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E.得出结论           ⑤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的中央,统计鼠妇在有无冰块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F.表达交流            ⑥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课外实践,回答问题:

  目的:动手养殖食用菌,培养实践能力,了解食用菌的生长条件。

  材料用具:

  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的菌种,塑料袋,线绳,大塑料桶,塑料盆,小勺,木屑(硬杂木的),粗玉米粉,石膏粉,石灰,高锰酸钾

  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

  ①将曝晒后的木屑、粗玉米粉、石膏粉和石灰等制成混合配料,它们的比例是75%、20%、2%、3%。向混合配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并搅拌,混合配料与溶液的比例是1:1.2。搅拌均匀后放置12~24小时,然后装入袋内。

  ②用质量分数为O.2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和洗刷实验用具21分钟,进行消毒灭菌。

  2.发菌

  ①用洁净的小勺将菌种分成蚕豆大小的小块,备用。

  ②先向培养袋内装一薄层菌种,再放入一层厚约3.5厘米的配料。如此重复装入菌种和配料,直至将培养袋装到基本满时为止,袋口与菌种和配料之间应有2~3厘米的空间,菌种的量应是配料量的5%~25%。然后,用线绳将袋口扎紧。

  ③将培养袋放在清洁卫生、通风避光、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70%~80%的室内培养。开始培养时,每隔7天观察一次,以后则每隔20天观察一次。观察时要翻动一下培养袋,并及时清除培养袋内被杂菌污染的部分和被杂菌严重污染的培养袋。观察时要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

  括当时的气温、袋内菌丝生长的情况、污染的培养袋数量等。

  ④当培养袋内长满菌丝并且培养袋的两端出现米粒状的扭结物时,将培养袋的两端打开,以便通风透气。这时的室温应保持在15~20℃,相对温度就保持在80%~85%,为此,可以定时向室内地面喷洒清水。此外,室内还应当有散射光。要做好有关温度、相对湿度、光照、菌柄长短、菌盖大小、子实体颜色和孢子是否散放等的记录。

  ⑤当子实体生长发育并陆续成熟时,就可以陆续采收了。

  (1)从上述资料中分析,草菇需要的生长条件有哪些?

  (2)归纳一下,栽培草菇的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与他这些活动用线条连起来.
A.提出问题            ①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B.作出假设            ②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C.制定计划            ③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
D.实施计划            ④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E.得出结论           ⑤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的中央,统计鼠妇在有无冰块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F.表达交流            ⑥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大多数鸟类的雄性个体(也有少数雌性个体)在进入成年期后,会发出特定的鸣声,宣扬它们的性成熟,向异性求爱和宣布它们占有的领地。鸟类唱歌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呢?

  经长期观察发现,一种白冠麻雀,在雏鸟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总有机会听到成年雄鸟的歌唱,它长大后也会唱歌了。但开始时,唱的音调不准,只能算是“亚歌”,在练习一段时间才能唱出正确的“正歌”。于是,科学家假设鸟类唱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有先天性成分,也有后天学习的结果。科学家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新孵出的白冠麻雀雏鸟养在完全隔声的环境中,分成三组:

  第一组不听任何成年雄鸟的歌声,结果它们只能发出震颤的声音。

  第二组让听本种成年雄鸟的歌声,当这些雏鸟长到5个月开始唱“亚歌”时,毁坏它们的耳,使它们成为聋鸟,结果它们长大后不能唱出完整的“正歌”。

  第三组同时听本种麻雀和另一种麻雀的歌声磁带,但它们长大后只能唱本种雄鸟的歌,不会唱另一种雄鸟的歌。

请思考:

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你认为鸟类唱歌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后天学习的关系如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青蛙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由受精卵刚孵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再过些时候,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然后再长出前肢;尾和内鳃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由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

  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因此,蛙的发育也是变态发育。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青蛙的受精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________;

(2)青蛙的幼体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__呼吸;

(3)青蛙幼体与鱼相似,通过________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成体________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