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
B.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没有污染
C.绿色植物都能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生物固氮
D.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
C.糖类是含有醛基的物质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下列每组中的各物质内均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NaOH、H2SO4、(NH4)2SO4
B.MgO、 Na2SO4 、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下列每组中的各物质内均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
A.NaOH、H2SO4、(NH4)2SO4
B.MgO、 Na2SO4 、NH4HCO3
C.Na2O2、KOH、Na2SO4
D.HCl、Al2O3、MgCl2
1.D(A疴kē;坷kě;呵hē;苛kē;舸gě。B估gū;诂gǔ;故gù;沽gū;怙hù。
C偶ǒu;寓yù;遇yù; 隅yú;藕ǒu。 D洒sǎ;哂shěn;牺xī;晒shài;栖qī)
2.C(A.蹉跎 B.揆情度理 D.涅?)
3.C(A“责无旁贷”与“责任”重复;B“评头品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D“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不用于躲避灾难。)
4.C(语序不当,应为“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还能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还能保护我们自己”。)
5.B(②前半句先概说,后半句进一步具体说明;“这座雪山”承前衔接也紧密。③陈述对象一致,均为“它们”)
6.C(A项说法太笼统;B项应为“细胞核孔”;D项范围太大。)
7.A(由“Martin Hetzer和同事对不发生细胞分裂的小鼠肌肉细胞是否会取代这些支架蛋白质进行了分析。最终的答案是否定的。”和“一旦这些支架蛋白质到达了适当的位置,它们便会永久地待在那里”等内容可知。)
8.C(A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许多研究人员怀疑它能够导致衰老”;B项说“渗漏的核孔如何引发衰老尚未完全搞清”,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原因,而非“可能有人认为”;D项Howard Worman只是对“渗漏的核孔是否引发衰老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表示赞同。)
9.B (牺牲,名词,祭祀用的祭品。)
10.D (D “之”均为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作“的”。A“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B “以”前者介词,凭借;后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作“来”;C “为”均为介词,前者作“替”,后者表被动,“被”。)
11.A(“汤开始因为灭夏而得罪上天,导致大旱绝收”不合文意。)
12.(1)失掉民心却建立功名的,未曾有过这样的人。(“而”表转折计1分,宾语前置句式1分,全句通畅1分。)
(2)文王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而是因为为人民请求解除“炮烙”的刑罚,一定会得到民心啊。(“恶”为“讨厌”,“以为”分别译作“因为”和“替”,合计1分,“去”译作“解除、取消”计1分。)
(3)(越王)时常外出巡视,让车子跟着,载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亲自喂他们。(“从”为使动,“让……跟随”;“颜色”译作“脸色”;“食”作动词,“喂”,各计1分。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13.A 拒绝安乐生活,劳苦其身。B 亲近臣民,同甘共苦。C 亲自耕织,生活简朴。D 安抚孤寡,赡养老弱。(四点,各计1分)
【译文】
先王们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名成就,凭恩德赢得民心而建立大功名的,从前的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失掉民心却建立功名的,未曾有过这样的人。赢得民心要有方法。(无论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还是只有)百户人家的村邑,百姓都有所喜欢的事物。选做人民所喜欢的事,民心就得到了。人民所喜欢的事物难道多吗?这是得到民心的关键。
过去,商汤战胜夏,接着治理天下。天大旱,连续五年没有收成,商汤就用自己的身体在桑林祈祷,说:“我一人有罪过,不要殃及万民;万民有罪的话,都在于我一个人。不要因为一个人的无能而让上帝、鬼、神伤害人民的性命。”于是剪掉自己的头发,挤压自己的手指,以身体作为祭品,用来向上帝祈求福祉。人民于是非常高兴,雨水就大量地降落。那么商汤是通达鬼神的变化、人事的转变了。
文王居住在岐山,接受纣的统治,虽然委曲受辱,但还是恭正谦卑,早晚朝见一定遵守时间。上贡一定适宜,祭祀一定恭敬。纣高兴了,命令文王为西伯,赐给他方圆千里的土地。文王再拜稽首推辞道:“我情愿为百姓请求解除‘炮烙’的刑罚。”文王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而是因为替人民请求解除“炮烙”的刑罚,一定会得到民心啊。赢得民心,胜于得到千里土地。所以说文王明智啊。
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吴国死战。身体不安于枕席,吃饭不尝丰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听钟鼓音乐。三年里,煎熬身体,耗费精力,唇焦肺干。在内亲近群臣,在下供养百姓,用以招徕他们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够分的话,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进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亲自种来吃,妻子亲自织来穿。吃的禁止珍异,穿的禁止纷繁,色彩禁止两种以上。时常外出巡视,让车子跟着,载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亲自喂他们。于是聚集各位大夫,告诉他们说:“我宁愿与吴国一决谁应得到上天的宠爱。如果吴越两国彼此一同破灭,士大夫踩着肝肺同一天死去,我和吴王接颈交臂而死,这是我的最大愿望。如果这样做不行,从国内估量我国不足以伤害吴国,对外联络诸侯不能损害它,那么我就将放弃国家、离开群臣,带着剑,拿着刀,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拿着簸箕、扫帚去臣服侍奉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吴王决一死战。我虽然知道这样会腰身和脖颈不相连、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于是,他日果然和吴王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继而大举围攻吴王王宫,城门失守,擒获夫差,杀死吴相。消灭吴国二年以后就称霸了。这是首先顺应民心啊!
14.(1)答:不畏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精神。(1分。答对两点得1分)景物描写与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的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结合诗句分析1分)诗歌采用抑扬结合(或反衬等)的手法,(1分)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更能表现出禹的功绩和气魄。(1分)
(2)答:“嘘”、“走”二字特别传神。(1分)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 ;江涛澎湃 ,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1分)以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来衬托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1分)
15.(1)渭流涨腻;杳不知其所之也;剽掠其人。(2)①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佛狸祠下。②花径不曾缘客扫。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16.(1)反衬老人的镇定不动(对故乡的依恋不舍);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3分)
(2)他太累,走不动了;他舍不得丢下与自己相伴的动物;他对家园深怀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一片茫然。(3分)
17.表现老人对动物的关爱,以及离别动物时的痛苦与不舍(2分);人类与动物相处的温馨都被剥夺了,揭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2分)
18.作者借助这段对话,表达对战争、政治的厌恶与反对,对玩弄政治的人的讽刺:虽然说老人与政治不相干,但是政治引起的(或政治家挑起的)战争却扰乱了老人的生活,给人们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19. “我”是个共和军战士、侦察兵。(1分)“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是故事的见证人;我与老人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由“我”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3分)
赏析要点:
(1)赏析《桥边的老人》的构思特色
①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角度(小人物)表现大主题。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②以非战争的场景描写表现战争的残忍。小说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主题,而是以战争即将到来的环境,以一个孤身老人的言行,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③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我”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叙述故事不带主观色彩(海明威的这一叙述风格人们称之“零口吻”);“我”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老人的言行,可以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④以没有结局而结尾,耐人寻味。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没有逃难的老人的命运将如何呢?小说到此打住,有余味深长的效果。
(2)赏析《桥边的老人》的对话艺术
①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的人物几乎原地不动,人物少有动作,情节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我”与老人的问答之间,蕴涵了生动的情节。如“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
②人物对话反映人物的个性心理。老人提到故乡及“看管”的动物时,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家园的留恋与热爱;不能照顾动物“只得把它们撇下了”,反映老人面对战争的无奈、苦涩和悲哀。
(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人称“冰山理论”。)
③人物对话简洁且含义丰厚。要言不烦处恰是值得玩味的,如当“我”问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答“政治跟我不相干”,而老人的苦痛恰是政治造成的;语言反复之处恰是人物表达情感,体现作者创作主旨的地方。如“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只是”两字的强调,包含了老人多少无奈,多少冤屈,多少埋怨。
④人物对话的冲突富有张力。一方面,“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构成矛盾的焦点,“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另一方面,“我”的无能为力与“老人”的内心挣扎,构成了矛盾的两极,老人内心矛盾焦点在逃生还是拯救动物。作者借这些矛盾冲突,揭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