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已知函数若时.≥0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错解:(一)恒成立.∴△=≤0恒成立 解得的取值范围为 错解:(二)∵若时.≥0恒成立 ∴即 解得的取值范围为 错因:对二次函数=当上≥0恒成立时.△≤0 片面理解为.≥0.恒成立时.△≤0 ,或者理解为 这都是由于函数性质掌握得不透彻而导致的错误.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中“轴变区间定 要对对称轴进行分类讨论,“轴定区间变 要对区间进行讨论. 正解:设的最小值为 (1)当即>4时.==7-3≥0.得故此时不存在, (2) 当即-4≤≤4时.=3--≥0.得-6≤≤2 又-4≤≤4.故-4≤≤2, (3)即<-4时.==7+≥0.得≥-7.又<-4 故-7≤<-4 综上.得-7≤≤2 [例2]已知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求的取值范围. 错解:设∵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 ∴得<-2 错因:对于一般.若.那么.函数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一个零点.但不一定唯一.对于二次函数.若则在区间(a,b)上存在唯一的零点.一次函数有同样的结论成立. 但方程=0在区间(a,b)上有且只有一根时.不仅是.也有可能.如二次函数图像是下列这种情况时.就是这种情况. 由图可知=0在区间(a,b)上有且只有一根.但是 正解:设.(1)当=0时方程的根为-1.不满足条件. (2)当≠0∵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 又=1>0 ∴有两种可能情形①得<-2 或者②得不存在 综上所得.<-2 [例3]已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如图.其中 的交点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与二次函数的交点为P.Q.P.Q两点的纵坐标之比为1︰4.(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解方程: .B(0.2)两点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解得 ∴一次函数为 设P(1.1).Q(.2).则 1︰2=1︰4 ∴︰=1︰4 ∴1︰2=1︰2或1︰2=(-1)︰2 当1︰2=1︰2时.Q点坐标为(21.41).把P.Q两点坐标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即得 解得 ∴P.抛物线方程为 当1︰2=(-1)︰2时. Q点坐标为(-21.41)把P.Q两点坐标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即得 解得 ∴P.抛物线方程为 错因:在得到1︰2值之后.要注意题意判断点的位置关系.多余的解要舍去.题中Q在第二象限.所以不合条件. 正解:(1)抛物线方程为 得方程 即为 解得1=-2.2=1. 方法二:方程的根即为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由(1)知它们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 ∴方程的解为1=-2.2=1. [例4]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使得关于x的方程 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0与2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说明理由. 错解:令那么由条件得到 即此不等式无解 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k值. 错因:方程两根都在0与2之间.根据图像.可知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要考虑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在区间(0,2)内. 正解:令那么由条件得到 即即此不等式无解 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k值. [例5]已知二次函数对于1.2R.且1<2时 .求证:方程=有不等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1.2). 解:设F()=-. 则方程 = ① 与方程 F()=0 ② 等价 ∵F(1)=-= F(2)=-= ∴ F(1)·F(2)=-.又 ∴F(1)·F(2)<0 故方程②必有一根在区间(1.2)内.由于抛物线y=F()在轴上.下方均有分布.所以此抛物线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②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1.2). 点评:本题由于方程是=.其中因为有表达式.所以解题中有的学生不理解函数图像与方程的根的联系.误认为证明的图像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从而证题中着眼于证<0.使本题没法解决. 本题中将问题转化为F()=-的图像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两点是解题的关健所在. [例6]试确定方程最小根所在的区间.并使区间两个端点是两个连续的整数. 分析:只要构造函数=.计算的自变量取整数值时的函数值.根据其符号.确定方程根的个数及根的分布. 解:令= ∵=-54-9+12+2=-49<0 =-16-4+8+2=-10<0 =-2-1+4+2=3>0 =0-0-0+2=2>0 =2-1-4+2=-1<0 =16-4-8+2=6>0 根据·<0.·<0.·<0 可知的零点分别在区间内. 因为方程是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所以它最多有三个根.所以原方程的最小根在区间内. 点评:计算一元高次函数值可借助于计算器来完成.在实数范围内一元n次方程最多有n个实根.当然本题也可以用因式分解方法来解. 所以=0有三个根: [例7]设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0. (1)当时.证明, (2)设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证明: . 分析:(1)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实际直线就是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然后用已知条件证明不等式即可. 证明:(1)依题意.设 当时.由于.∴.又 ∴>0即 ∵0.∴ ∴ 综合得 (2)依题意知.又 ∴ ∵∴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健有三:一是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二是正确选择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本题选用两根式表示,三要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此直线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 [例8] 已知函数.且方程有实根. (1)求证:-3<c≤-1,b≥0. (2)若m是方程的一个实根.判断的正负并加以证明 分析:(1)题中条件涉及不等关系的有和方程有实根. 及一个等式.通过适当代换及不等式性质可解得,(2)本小题只要判断的符号.因而只要研究出值的范围即可定出符号. (1)证明:由.得1+2b+c=0,解得.又. 1 解得. 又由于方程有实根.即有实根. 故即解得或 ∴.由.得≥0. (2)= ∵.∴c<m<1 ∴c-4<m-4<-3<c. ∴的符号为正. 点评:二次函数值的符号.可以求出其值判断.也可以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已知函数时,≥0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函数,用表示中的较大者,若,且

(Ⅰ)求实数的值及函数的解析式;

(Ⅱ)已知,若时,不等式恒成立,求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函数是不同时为零的常数),其导函数为.

(1)当时,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求证:函数内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3)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关于的方程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是不同时为零的常数),其导函数为.

(1)当时,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求证:函数内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3)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关于的方程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ab是不同时为零的常数),其导函数为.

(1)当时,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关于x的方程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