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36-37题. 36.乙城市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风 D.东南风 37.图中各地可能有降水的是 A.甲地 B.丙地 C.B地 D.C地 在2009年金融风暴中.图中岛 国的总理说:“--我们拥有绝佳的 资源.大量的绿色能源.现在我们 应该多多利用这些资源-- .读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常有各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重要影响。阅读左下图“某天气系统活动示意”图和右下图“我国部分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左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天气系统属于       锋。

2.目前,乌兰巴托的风向可能是        ,其源地位于           (气压)中心。

3.在这种锋面活动的影响下,我国北方冬季常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    )

              A.强降水天气          B.沙暴或大风天气          C.台风天气

4.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乌兰巴托时间”(东七区)12点整的锋面活动状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将于次日            时到达北京。锋面移至北京时可能出现          天气。

5.锋面过境后,北京天气状况的变化一般表现为:气温            、气压          、天气                

6.如果该锋面出现在夏季,且移动速度很快的话,则出现(    )天气。(选择填写)

           A.大风或沙暴                                 B.狂风暴雨

           C.大风与雨、雪天气                      D.气温升高,雨过天晴

7.读右图后完成下列表格

A

B

灾害名称

多发季节

主要危害

所属天气系统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右图为我国某平原城市P及其附近地区12月28日北京时间8时的气温水平分布图,此时该城为西北风3—4级,读图回答下题。

(1)

有关城市天气的说法,可能的是:

①此时P城区为晴朗少云天气

②此时P城区气压将迅速降低

③此时P城区的西北郊风力强于东南部

④此时P城区雨过天晴,气温逐渐回升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如P城出现一条闭合等温线,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

A.

城市绿化面积大,对气候调节作用强

B.

城区云层较厚,大气辐射强

C.

人类生产、生活释放的大量人为热

D.

P城市区地处河谷,地势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我国东部地区200382日高温天气示意图,回答111题。

1.我国江南地区一些省份出现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出现39℃以上高温天气的省份主要有(  

A.安徽、河南、江苏、湖北             B.浙江、江西、湖南、湖北

C.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D.河北、山东、安徽、辽宁

2.这些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全球气候异常、平均气温升高影响        B.受锋面雨带的影响

C.受反气旋天气系统的影响                 D.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影响

3.此时,我国华北、东北出现大范围降水,其原因是(  

A.受台风活动的影响                   B.受厄尔尼诺的影响

C.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4.按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列各海区中,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是(  

A.北纬10°大陆西岸附近                B.南纬25°大陆东岸附近

C.南纬35°大陆西岸附近                D.北纬60°大陆东岸附近

5.下列高原中,地质地貌特征大致与巴西高原相似的是(  

A.青藏高原                         B.德于高原

C.云贵高原                           D.帕米尔高原

6.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乞力马扎罗山

7.下列岛屿中,在成因上属于典型火山岛的是(  

A.台湾岛                           B.新几内亚岛

C.夏威夷群岛                        D.密克罗尼西亚岛群

8.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是(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非洲、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9.在世界地形图上,干流两次穿过赤道的世界大河是(  

A.刚果河                           B.尼罗河

C.亚马孙河                         D.密西西比河

10.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右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①领海范围为ab 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 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 200海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某天然野生动物园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该园所在地位于(  

①刚果盆地  ②马来群岛  ③亚马孙平原  ④东非高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