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条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C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110~130mL刻度线.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衡硫酸在仪器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H2将B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H2的体积. 实验步骤(1)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2)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g~0.110g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3)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20ml水.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加料口. (4)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导管内外液面持平. (5)用注射器吸取10mL 3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破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7)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避免偶然误差.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压强:101kPa.该条件下1mol氢气体积的理论值:为24.5L (1)连接装置及气密性检查:当A瓶加料口塞上橡胶塞. 可以确认装置气密性合格. (2)B中所装液体一般是 .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数据如下:温度:25℃(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实验次数 m(Mg)g 硫酸体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体积ml 氢气体积ml 计算1mol氢体积L 1 0.100 10.0 110.0 6.5 X 2 0.115 10.0 121.0 8.0 ①上表中X= . ②计算1mol氢气体积两次实验的平均值= L. ③计算实验误差:/理论值×100%= ④引起该误关的可能原因 A.镁带中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B.没有除去镁带表面的氧化镁 C.镁带中含有杂质铝 D.所用稀硫酸不足量 20090320 (4)许多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偏高(记录数据时已恢复至室温).为此.某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方案提出了两条修正建议①A.B瓶的气体中含有水汽.增加的气体体积中所含的水汽.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②B瓶中导管(图中阴影部分VB)内液柱部分在反应后为空气所占据.不该计入氢气的体积.你认为他们的意见合理的是 (合理则填序号.否则填“无 ) 如有合理之处.请根据下面的数据给出修正的1mol氢气体积的数学表达式.(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 实验次数 m(Mg)g 硫酸体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体积ml B瓶的一段液柱体积ml 水汽体积百分含量 计算1mol氢体积L 1 0.100 10.0 110.0 6.5 VB a% 1mol氢气体积= 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3)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       (填序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氢氧化钠

(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干燥管D增重b g,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6)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NH3

①在图中方框内画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⑶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

⑷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⑶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
⑷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3)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       (填序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氢氧化钠

(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干燥管D增重b g,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6)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NH3

①在图中方框内画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⑶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

⑷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