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B ( A靓(jìng)妆   C骠(piào)勇     D恣睢(suī)  )

2、D ( A 慌―荒    B 血―雪   C晰―皙   )

3、C (A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质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B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此指生命,宜用危在旦夕。   D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4、A (B 主宾搭配不当,“宇善号”成为“行列”。  C 缺宾语中心词,句末加“案”。 D最后一句结构混乱,改为“不能以……为借口就……”)

③①④②⑤

示例: ① 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直到圆满完成

            ② 网住别人,同时也网住自己(每条2分)

7、 ①调节生命活动生理功能    ②利于营养吸收运送利用 

③催化激活人体生化反应(每条1分)

8、B(“唯一作用”太绝对)

9、C(“只能靠窗户来完成”不妥,还有楼、台、亭、阁、走廊等)

10、C(作者是把“这首诗比作静物画”)

11、最重要的思想是“望”。(1分)因为,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样的园林基本思想中,“行”“游”“居”都离不开“望”。只有“望”才能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2分)

12、静谧(1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作者先用“没有风声、虫声、鸟叫”正面描写出山野幽静的特点,同时以声衬静,用空谷足音反衬山野静谧的特征。(3分)

13、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2分)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2分)

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分)

14、不同。(1分)第一个“价值”是指“我”所认为的野花的价值,即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世人,让世人赞美。(2分)第二个“价值”指野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在于其生命展开过程。(2分)

15、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    ②乐观向上,朝气蓬勃    ③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6分,意思对即可)

16、A(责备)                  

17、D.(于:对;被。之:他;音节助词。与:介词;连词。则:均为连词,就)     

18.C(苏世长是忍受不了鞭打之痛然后逃跑的)

19.(1)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 句意、句式各占1分。)

(2)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译出大意1分,“何”“之”各占1分。)

(3)现在因隋朝奢侈,百姓不能承受差遣,而归顺有道之君(或“您”),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译出大意2分,“堪”“刈”各占1分。)

20、“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2分)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1分)

21、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2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2分) 

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

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24、(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君子和而不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参考译文:

苏世长是京兆武功人。十几岁时,上书周武帝。周武帝对他年幼(敢上书)感到很奇异,问他读什么书,回答说:“研究《孝经》《论语》。”周武帝说:“有什么话值得说?”回答说:“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周武帝说:“好。”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进入隋朝,做长安令,多次上书陈述治国办法。后来做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与大将豆卢行褒驻守襄阳,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

洛阳平定后(高祖平定王世充后),苏世长才与豆卢行褒归顺。高祖杀了豆卢行褒并责备苏世长。苏世长叩头认错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愤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况且武功故旧,动乱以来,死亡的差不多了,只有我得以见到太平盛世,如杀了我,是灭绝我们这些故人。”高祖笑着释放了他,封他为玉山屯监。与他叙谈平生经历,调侃他说:“你认为自己是邪佞之人还是正直之人?”(苏世长)回答说:“愚鲁且正直。”皇帝说:“你如是正直的人,为什么背叛王世充归顺我?”(苏世长)回答说:“洛阳平定后,天下统一,我智穷力尽,才归顺陛下。假使王世充不死,我占据汉南,还是劲敌。”皇帝大笑,嘲讽他说:“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世长说:“名长意短,确实如圣上所说。口正心邪,不敢领旨。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世封侯,我带领山南来归顺你,只封了屯监。”皇帝高兴,封他为谏议大夫。苏世长机智、灵活、善于辩论。大都如此。

后来苏世长跟随皇上在泾阳围猎,收获很多。皇上进入旌门,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下纷繁的政务,来围猎,不到百日。不算是十分快乐!”皇上变了脸色,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华丽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却假装说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只是看见倾宫、鹿台,不是一位受天命的君王所做的。您武功所住的房屋仅能够遮住风雨,当时您也认为很满足了。现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现在却在他的宫殿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认为十分正确。

苏世长生活简朴,为人直率,缺乏威严。他刚到陕州的时候,城里的人做违法的事,不能禁止,于是在市井中引咎自责,役卒讨厌他的虚伪,用鞭子打得他鲜血长流,苏世长忍受不了疼痛,呼叫着逃走了。观看的人都大笑,议论的人都说他诡诈。

贞观初年,出使突厥,与颉利抗争礼金,不妥协,拒绝向突厥献礼,朝廷认为他勇敢。外出做巴州刺史,船翻了,溺水而死。

……

评论说:在唐朝刚拥有天下的时候,鉴戒割除隋朝弊端,采纳忠正之言,苏世长直言进谏,当时的皇帝正要开阔言路,借以勉励全国,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等到祸乱已平定,君位稳定,后来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还想用耿直的言论获取荣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责怪罪,被讨厌困扰。不是言辞有巧拙之分,是遇到的时代不同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