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点拨: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日本”示意图(如图2-2)回答:(10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B             

C             岛屿

D             岛屿

(2)、图中F是         山,它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同时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图2-2

 
(3)、根据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回答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                                  ,形成的原因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材料,结合“中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1年6月15日,江泽民主席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开幕。他说:“今天,公元2001年6月15日,将载入史册。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将宣告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我们六国在深化合作的道路上迈出的历史性步伐。”

(1)“上海合作组织”是“上海五国”多年来积极合作的结果,标志着“上海五国”进程迈上了新台阶,必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上海五国”成员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决定吸收________(国家)为新成员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2)“上海合作组织”的6个成员国中,其中有4个位于中亚地区,请把4个国家的国名填注在“中亚”图上。

(3)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属________气候类型,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4)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________(国家)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________(国)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

(5)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________。

(6)我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在阿拉山口与________(国)的铁路的接轨,从________洋沿岸经中亚与________洋沿岸之间架起一座由铁路构成的“陆桥”,这就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它东起我国的________西至荷兰的________。在我国境内的铁路沿线附近是我国三大工业地带之一的________工业地带。

(7)由我国长白山地经内蒙古、新疆到中亚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这种变化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8)“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第二次元首会晤于2002年夏季在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举行。

(9)“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尤其重视并尽一切必要努力保障地区安全。各成员国将为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而紧密协作,加快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

(10)“上海五国”机制从成立以来已经历了5年的发展,显示出其强盛的生命力。5年的发展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内容的“上海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信息的通达性
C.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
D.科技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