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 混和物 分散质 + 分散剂 分散系 [提问]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 [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 什么原因呢? [小结] AgNO3+KI=KNO3+AgI↓ AgNO3+KI=KNO3+AgI 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 [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这可以通过过 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那么胶体 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 证明呢? 兰色 [实验] 碘水 淀粉溶液 与食盐水 白色↓ 过滤 滤出液 AgNO3 无兰色 碘水 白色 渗析 渗出液 AgNO3 [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追问]现把滤纸换成半透膜.胶粒能否透过半透膜呢? [讨论]⑴要证明食盐水里的Na+.Cl-能否透过半透膜.需要什么试 剂?所取试液是半透膜内还是半透膜外的液体?为什么? ⑵同样.如何证明淀粉胶体的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AgNO3 [小结]⑴证明Cl-.Na+能透过半透膜 焰色反应 取膜外的液体 白色↓→说明膜外有Cl- 取膜外的液体 焰色反应 黄色→说明膜外有Na+ ⑵证明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取膜外的液体 碘水 不变蓝色→说明膜外无淀粉 [实验] 小漏斗 食盐水 漏斗架 淀粉胶体 绳 子 烧 杯 半透膜 蒸馏水 [小结]实验证明:胶体微粒大于溶液里溶质的离子或分子.进一步实验证明其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胶体的本质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溶液 胶体 浊液 10-9m 10-7m D [讲解]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应用渗析的方法可精制某些胶体. [提问]由实验你可知道普通滤纸的细孔直径范围多大?而半透膜的 孔径又是多大? [小结] (二)胶体的提纯 渗析 过 滤 渗 析 含 义 使用用具除去杂质提纯对象应用实例 把不溶于溶剂的固体物质跟溶液分离的一种操作. 滤纸和小漏斗 固体小颗粒 浊液 Fe(OH)3↓+NaCl溶液 将杂质离子或分子跟液溶胶分离的一种操作. 半透膜 单个分子或离子 液溶胶 Fe+稀HCl溶液 小孔直径 10-7m< D D <10-9m [谈话]过滤.渗析实验好像渔民用渔网打鱼一样.小鱼穿网而过.溜之大吉.而大鱼则在劫难逃了.当然.不同的渔网.网眼大小不同.故从网中可以漏出大小不同的鱼.滤纸孔径大.不仅可以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也可以漏出胶体颗粒.但是半透膜的孔径太小了.只能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而胶粒则无法漏出. [设问]胶体是否一定是液体?分散剂是否一定是液体? [小结](三)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 2.根据分散质的组成分 气溶胶 固溶胶 液溶胶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胶体.它们分属于哪类胶体? 分散质.分散剂又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选用下列方法.药品和仪器制备Fe(OH)3胶体.并用丁达尔现象验证之. 药品:饱和FeCl3溶液.浓NaOH溶液.蒸馏水.Fe(OH)3固体等. 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研钵.三脚架.石棉网等 方法: A.饱和FeCl3溶液与浓NaOH 溶液混和 B.长时间煮沸饱和FeCl3溶液 C.将1-2ml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ml沸水中 D.将1-2mlFeCl3溶液滴入20ml 冷水中 E.将Fe(OH)3粉末研磨成直径小于10-7m的细颗粒.再分 散到极稀的FeCl3溶液中 [讨论] 上面哪些方法制得了Fe(OH)3胶体?那些不能? △ [小结] (四)胶体的制备 1.水解法 :Fe3++3H2O Fe+3H+ 2.复分解反应法:Fe3+ + 3OH- Fe 3.固体研磨法 Ⅲ.巩固新课 [练习] 上述制取实验中.有些同学用方法C制得的Fe(OH)3胶体.产生了少量浑浊.如何除去浑浊?又如何除去里面过量的FeCl3和生成的HCl等杂质?怎样检验Fe(OH)3胶体是否净化了? Ⅳ.结束新课 [谈话]上述制取实验中.用B法都没有得到Fe(OH)3胶体.用C法制Fe(OH)3胶体喜忧参半.大家所用的方法.药品和仪器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胶体的重要性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Ⅴ.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NO.6 课外小实验:早餐时在豆浆里加白糖或加酱油.看一看有何 不同现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选定的课题是:测定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小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6只集气瓶,用量筒装水分别测定它们的容积并标记;

②向集气瓶中分别装入其总容积的10%、20%、30%、40%、50%的水,并用毛玻璃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1∶10(质量比)的MnO2和KClO3的混合物,加热使其反应,分别用排水集气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填入下表。

集气瓶编号

1

2

3

4

5

木条火星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氧气后,2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

(2)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下一步实验研究时应向第6只集气瓶中加入其总容积的___________%(取整数值)的水后,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煤的干馏是煤气化的重要方法,是煤综合利用最“古老”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所谓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和高温的条件下,煤可以发生分解,生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气态的焦炉气.下面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煤干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约2~3g的煤粒,在研钵中研磨至粉末状态;用药匙将煤粉放入玻璃管中,在具支试管中加入2mL水,然后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好装置;点燃酒精灯,对玻璃管均匀受热后再集中受热,注意观察具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待具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均匀后,用明火靠近具支试管的支管口处,可以观察到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把玻璃管从溶液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防止因先撤走酒精灯导致玻璃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具支试管中的溶液沿玻璃导管倒吸入热的玻璃管中,炸裂玻璃管
防止因先撤走酒精灯导致玻璃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具支试管中的溶液沿玻璃导管倒吸入热的玻璃管中,炸裂玻璃管

(2)焦炉气是一种混合性的可燃性气体,点燃焦炉气前必须进行
验纯
验纯
操作,目的是
防止爆炸
防止爆炸
,但该实验没有进行此操作,实验中需要多排一会儿气体,至气泡均匀时再点燃.
(3)取下具支试管,可以发现其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
煤焦油
煤焦油
,下层是
水溶液
水溶液
,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显
色,原因是
溶液中溶解了氨气
溶液中溶解了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生产生活中,金属腐蚀所带来的损失非常严重,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对金属腐蚀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三个洁净干燥的试管中各加一个洁净无锈的铁钉,再在其中两个试管中加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它操作请仔细观察图1:
 
号试管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由此可见,铁制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
 

精英家教网
(2)如图2所示,铁处于A、B、C三种不同的环境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
 

(3)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为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
①钢铁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为:
 

②请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请根据不同的原理,提出防止钢铁腐蚀的两条合理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朝阳区二模)某同学利用下面装置实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过程如下:
Ⅰ、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很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过程Ⅱ将铜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铜丝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铜丝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为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a和b,从注射器中推入空气
打开止水夹a和b,从注射器中推入空气
.当红棕色气体较多时,轻抽注射器使反应停止,关闭a,取下注射器.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控制b和分液漏斗活塞,玻璃管充满稀硝酸时,关闭b打开a,可见无色气体.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的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排出

(4)将3支盛满红棕色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温/0C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
2
3
2 50 不足试管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越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越多
温度越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2+HNO3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且生成的NO所占体积小,所以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增大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且生成的NO所占体积小,所以进入试管中的溶液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I. 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红棕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水温/℃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的
2
3
2 50 不足试管的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