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地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两口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在甲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3. 乙地以井为中心的景观分布.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4.甲地生态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地区 ( )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据图完成:

(1)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A.15℃,12℃  B.12.5℃,16℃  C.10℃,14℃  D.10℃,16℃

(2)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  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A

B[

C

非生物因素

A

B

C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灌木

15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05

落叶树

20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kg1)

9.4

4.5

2.3

(1)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据图完成:

(1)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1. A.
    15℃,12℃
  2. B.
    12.5℃,16℃
  3. C.
    10℃,14℃
  4. D.
    10℃,16℃

(2)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 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①④
  4.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据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A.15℃,12℃   

B.12.5℃,16℃   

C.10℃,14℃   

D.10℃,16℃

14、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     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

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

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 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