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怎样理解“背景是一座山.大山 的含义?答: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C【解析】C项四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cuò”、“chù”、“jiá”、“sāng”。 A项前面三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bì”、“fǔ”、“jué”,第四对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则为“huì”和“kuài”。 B项前面三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ài”、“jiáo”、“bǐng”, 第四对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则为“yūn”和“yùn”。 D项四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xǔ”、“jūn和guī”、“yí”、“yè”。

2.A【解析】“良辰好景”的正确写法为“良辰好景”。

20090505

4.C【解析】“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5.D【解析】“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说法不合逻辑情理,应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或理解为主谓搭配不当,将谓语“搭载”改成“搭乘”。

二、(9分,每小题3分)

6.D【解析】该项不是“学校应努力建成和谐校园,并成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园地”的原因。

7.D【解析】D项不属于为了“创建和谐校园要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师生成才为关键”的

做法。

8.D【解析】依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教师对学生成才环境改善作用突出。”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0.A【解析】两个“以”都是介词,“拿、把”的意思。B项前一个“之”代词,“它、他”的意思;后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前一个“之”代词,“他的”的意思;后一个“其”是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连词,“然而”的意思;后一个“而”是代词, “你、你的”的意思。

11.B【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2.B【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1)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钓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14.(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15.(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五、(12分)

16.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g/kg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17. 示例:全面发展育英豪,素质教育出通才。我校高三(8)班的张鸿同学获得省作文比赛一等奖,这是他在获得省物理奥赛一等奖、市长跑第一名以后最近两个月连续得到的又一个荣誉。张鸿同学给我们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榜样,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18.示例:(1)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

   (2)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六、(18分)

(一)

19.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学历、资历、身份、地位以及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20.(1)北大参与了我的身份的确定;(2)北大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3)北大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4)无论是在学术会议上,或是应邀到外校讲学、演讲,北大都给了我自信与勇气。它默默地为我增加着言语的重量,并且神奇般地使我容光焕发。它甚至免去了我的尴尬与困境。

21.(1)背景一方面给了我们种种好处,但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2)背景的力量之大,居然能够使你不敢仅仅是利用它、享受它,还能提醒与鞭策你不能辜负于它。(3)背景既给予了我们,又在要求着我们。背景给了我们方便,给了我们荣誉,但又被别人拿了去,成了衡量我们的未免有点苛刻的尺度。

22.要点:文章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二)

19.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具体环境,丰富的物产和自然风光。交代这些方面的特点为下文写苏东坡苦心治理水患和创作大量作品埋下了伏笔。

20.(1)平实;(2)准确;(3)概括;(4)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答出要点即可得满分)

 21.(1)五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
 (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2.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答对两点即可)

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

认识:答案略。只要扣住思想根源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语言通顺即可。

七、作文(60分) 

23.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提示]成功的人生并不是每一方面都很出色,只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内在的潜能。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了许久却看不到未来时,也许换个思路,人生就会柳暗花明!人生的选择很多时候很难一选即准,有时候往往拐个弯,恰恰就会让你成功,因此你必须学会放弃,而又要学会选择。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