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 的含义.不超过30个字.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 随即打开教室的前后门.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应急科普 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D  2. D  3. D(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A.“多事之秋”多指不好到事频频发生;B.“因人成事”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完成事情;C.“釜底抽薪”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C(A.搭配不当,观念不能提高;B.改为“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航天服”;D. 语序不当,改为“不仅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而且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

5.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而开展的科普教育和演习等活动。

6.①那天凌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②解放军战士在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③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7.略

8.略

9.B (2分)    

10.D(2分)

11.A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为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用于题赠的是“赠序”而非“书序”。东晋)(2分)

12.(1)有时借其所爱,寄寓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3分)

   (2)(我)本来就知道把生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

13.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⑶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⑷适度交往,保持距离;⑸忠告善道,适可而止。(3分,少答两点扣1分。)

14.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3分)

15.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

16.(1)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2分)

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

(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

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17.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

18.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附加题;

一、

20.D(A项中健忘所造成的挫折对人是无益的;B项只提到必要性,未涉及具体的效果,C项

侧重在过程的说明。)

21.C (“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可能需要要它”,而不是“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

来也不会再需要它”。)

22.B(从原文“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推断出“容

易忘事的人往往是工作效率更高的人”,错误。)

23.遗忘更多的近来不用或经常不用的信息和减少遗忘的负面效应之间的平衡。

 

二、

24.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每点1分)

25.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每点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