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背景及动手操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基本事件与古典概型的特征充分认识到它们在运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中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杨浦区二模)(理)设斜率为k1的直线L交椭圆C:
x2
2
+y2=1
于A、B两点,点M为弦AB的中点,直线OM的斜率为k2(其中O为坐标原点,假设k1、k2都存在).
(1)求k1?k2的值.
(2)把上述椭圆C一般化为
x2
a2
+
y2
b2
=1

(a>b>0),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想k1与k2关系(不需要证明).请你给出在双曲线
x2
a2
-
y2
b2
=1
(a>0,b>0)中相类似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3)分析(2)中的探究结果,并作出进一步概括,使上述结果都是你所概括命题的特例.
如果概括后的命题中的直线L过原点,P为概括后命题中曲线上一动点,借助直线L及动点P,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理)设斜率为k1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点M为弦AB的中点,直线OM的斜率为k2(其中O为坐标原点,假设k1、k2都存在).
(1)求k1?k2的值.
(2)把上述椭圆C一般化为
(a>b>0),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想k1与k2关系(不需要证明).请你给出在双曲线(a>0,b>0)中相类似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3)分析(2)中的探究结果,并作出进一步概括,使上述结果都是你所概括命题的特例.
如果概括后的命题中的直线L过原点,P为概括后命题中曲线上一动点,借助直线L及动点P,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理)设斜率为k1的直线L交椭圆C:
x2
2
+y2=1
于A、B两点,点M为弦AB的中点,直线OM的斜率为k2(其中O为坐标原点,假设k1、k2都存在).
(1)求k1?k2的值.
(2)把上述椭圆C一般化为
x2
a2
+
y2
b2
=1

(a>b>0),其它条件不变,试猜想k1与k2关系(不需要证明).请你给出在双曲线
x2
a2
-
y2
b2
=1
(a>0,b>0)中相类似的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3)分析(2)中的探究结果,并作出进一步概括,使上述结果都是你所概括命题的特例.
如果概括后的命题中的直线L过原点,P为概括后命题中曲线上一动点,借助直线L及动点P,请你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史”知识,某中学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追寻先哲的足迹,倾听数学的声音”的数学史知识竞赛活动,共有8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竞赛.为了解本次竞赛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的频率分布表,解答下列问题:
序号
(i)
分组
(分数)
本组中间值
(Gi
频数
(人数)
频率
(Fi
1 (60,70) 65 0.12
2 [70,80) 75 20
3 [80,90) 85 0.24
4 [90,100] 95
合    计 50 1
(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在解答中直接写出对应空格序号的答案);
(2)为鼓励更多的学生了解“数学史”知识,成绩不低于85分的同学能获奖,请估计在参赛的800名学生中大概有多少同学获奖?
(3)请根据频率分布表估计该校高二年级参赛的80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临沂二模)某校50名学生参加智力答题活动,每人回答3个问题,答对题目个数及对应人数统计结果见下表:
答对题目个数 0 1 2 3
人数 5 10 20 15
根据上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Ⅰ)从50名学生中任选两人,求两人答对题目个数之和为4或5的概率;
(Ⅱ)从50名学生中任选两人,用X表示这两名学生答对题目个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