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内容解读]了解柱.锥.台.球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能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示形式.会画某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与视图主要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通过观察几何体的模型和实物.总结出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会用材料制作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命题规律]柱.锥.台.球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在旧教材中出现过.而三视图为新增内容.一般情况下.新增内容会重点考查.从2007年.2008年广东.山东.海南的高考题来看.三视图是出题的热点.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有出现在解答题里.如2007年广东高考就出现在解答题里.属中等偏易题. 例1.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 解:在图2的右边放扇墙,可得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中的左视图.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2.由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中正方体木块的个数是 . 解:以俯视图为主.因为主视图左边有两层.表示俯视图中左边最多有两个木块.再看左视图.可得木块数如右图所示.因此这个几何体的正方体木块数的个数为5个. 点评:从三视图到确定几何体.应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情况分析.再结合左视图的情况定出几何体.最后便可得出这个立体体组合的小正方体个数. 考点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内容解读]理解柱.锥.台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及其对计算侧面积的作用.会根据条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综合运用立体几何中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命题规律]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公式为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体积公式不要求记忆.只要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即可.因此.题目从难度上讲属于中档偏易题. 例3.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5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 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 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 解: 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V-ABCD. (1) (2) 该四棱锥有两个侧面VAD. VBC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边上的高为 , 另两个侧面VAB. V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AB边上的高为 因此 点评:在课改地区的高考题中.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问题经常与三视图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例4.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B. C. D. 解: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球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几何体. 其表面及为: .故选D.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既要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又要掌握基本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5.用与球心距离为的平面去截球.所得的截面面积为.则球的体积为( ) A. B. C. D. 解:截面面积为截面圆半径为1.又与球心距离为球的半径是. 所以根据球的体积公式知.故B为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球的一些相关概念.球的体积公式的运用. 考点三: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内容解读]理解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四个公理及其推论,空间两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其所成角的求法. 通过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实现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飞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共点.共线.共面的问题. [命题规律]主要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 例6.如图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F.G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则( ) (A)EF与GH互相平行 (B)EF与GH异面 (C)EF与GH的交点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不在直线AC上 (D)EF与GH的交点M一定在直线AC上 解:依题意.可得EH∥BD.FG∥BD.故EH∥FG.由公理2可知.E.F.G.H共面.因为EH=BD.=.故EH≠FG.所以.EFGH是梯形.EF与GH必相交.设交点为M.因为点M在EF上.故点M在平面ACB上.同理.点M在平面ACD上.即点M是平面ACB与平面ACD的交点.而AC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由公理3可知.点M一定在平面ACB与平面ACD的交线AC上. 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理2和公理3的应用.证明共线问题.利用四个公理来证明共点.共线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 例7.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是的中点.则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解:连接AC.BD交于O.连接OE.因OE∥SD.所以∠AEO为异面直线SD与AE所成的角.设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等于2.则在⊿AEO中.OE=1,AO=.AE=. 于是.故选C. 点评: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另一条相交构成三角形.再用三角函数的方法或正.余弦定理求解. 考点四: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内容解读]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能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会用性质定理解决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问题. 通过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证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及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的能力. [命题规律]主要考查线线.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解答题中多以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为主.属中档题. 例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的菱形.,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Ⅰ)证明:直线, (Ⅱ)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 方法一:(1)证明:取OB中点E.连接ME.NE 又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作连接 . 所以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3)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 又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 . .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方法二 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 , (1) 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 即 取,解得 (2)设与所成的角为, ,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 (3)设点B到平面OCD的交流为,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由 , 得.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 点评:线面平行的证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点到直线的距离.既可以用综合方法求解.也可以用向量方法求解.后者较简便.但新课标地区文科没学空间向量. 例9.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分别是AB.AC的中点.G是DF上的一动点. (1)求证: (2)当FG=GD时.在棱AD上确定一点P.使得GP//平面FMC,并给出证明. 证明:由三视图可得直观图为直三棱柱且底面ADF中AD⊥DF,DF=AD=DC (1)连接DB.可知B.N.D共线.且AC⊥DN 又FD⊥AD FD⊥CD. FD⊥面ABCD FD⊥AC AC⊥面FDN GN⊥AC (2)点P在A点处 证明:取DC中点S.连接AS.GS.GA G是DF的中点.GS//FC,AS//CM 面GSA//面FMC GA//面FMC 即GP//面FMC 点评:证明线面平行.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是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 考点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内容解读]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能用判定定理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会用性质定理解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问题. 通过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及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的能力. [命题规律]主要考查线线.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形式出现.解答题中多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为主.属中档题. 例10.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 (1)D1O//平面A1BC1; (2)D1O⊥平面MAC. 证明: (1)连结分别交于 在正方体中,对角面为矩形 分别是的中点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平面 (2)连结,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在正方体中,对角面为矩形且 分别是的中点 在中. .即 在正方体中 平面 又. 平面 平面 又 平面 点评:证明线面垂直.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由线线垂直推出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有时要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例11.如图.四棱锥P-ABCD中. 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CD⊥AD.CD=2AB.E为PC中点. (I) 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II) 求证:BE//平面PAD. 证明:(1)由PA平面ABCD 平面PDC平面PAD, (2)取PD中点为F.连结EF.AF.由E为PC中点. 得EF为△PDC的中位线.则EF//CD.CD=2EF. 又CD=2AB.则EF=AB.由AB//CD.则EF∥AB. 所以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则EF//AF. 由AF面PAD.则EF//面PAD. 点评:证明面面垂直.先证明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先证明线线垂直. 例12.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上一点. (1)求证:平面平面, (2)设..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证明:底面 且 平面平面 (2)解:因为.且. 可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点评:求点到面的距离.经常采用等体积法.利用同一个几何体.体积相等.体现了转化思想. 考点六:空间向量 [内容解读]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从而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夹我有等问题,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翻译 成相应的几何意义. [命题规律]空间向量的问题一般出现在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中.难度为中等偏难. 例13.如图1.直三棱柱中.. .棱分别是的中点. (1) 求的长, (2) 求的值. 解:如图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依题意. 得.. (2)依题意.得. .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运算的基本知识.考查了空间两向量的夹角.长度的计算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恰当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地表示点的坐标 例14.如图2.在四棱锥.底面为矩形.底面.是上一点..已知.求: (1) 异面直线与的距离, (2) 二面角的大小. 解: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并设.则. (1)..解得. .即. 又.故是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 而.即异面直线与的距离为1. (2)作.并设. .且. 则.可取. 再作于.并设. .且.则. 又取. 由..可知与的夹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即所求二面角为. 点评:向量法求二面角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因为它不但是传统方法的有力补充.而且还可以另辟溪径.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求二面角问题.向量法求二面角通常有以下三种转化方式:①先作.证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为,②先求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注意法向量的方向要分布在二面角的内外).再求得二面角的大小为或其补角,③先分别在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又可转化为求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 例15.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是的中点.求证:平面.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侧棱长为.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所以 不妨令.则. 由于.得. 又平面.平面. 点评:平面的法向量是空间向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立体几何的许多问题中都有很好的应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