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回答下列问题:(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 色变为 色时.停止滴定.(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3)上述操作步骤中错误是 (请指出具体错误).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5)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其读数为 mL.若记录读数时.起始时俯视.终点时仰视.则所测溶液浓度会 .(6)根据下列数据: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第一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锥形瓶中的溶液由
红色变为无色
红色变为无色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
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用蒸馏水后再用标准溶液润洗
用蒸馏水后再用标准溶液润洗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22.60
22.60
mL;(上面数字:22,下面数字: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待测溶液润洗2~3次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 mol·L-1标准浓度的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除量筒外还需用下列哪些仪器?                    

A.托盘天平  B.容量瓶  C.酸式滴定管 D.玻璃棒  E.烧杯  F.胶头滴管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50

25.40

第二次

20.00

4.00

29.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的位置;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位置。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刚好变色,测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两次,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2mL、V3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从          色变为       色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下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6)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00

20.30

第二次

25.00

0.00

20.20

第三次

25.00

4.00

24.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mol/L(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待测溶液润洗2~3次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 mol·L-1标准浓度的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除量筒外还需用下列哪些仪器?                    

A.托盘天平B.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D.玻璃棒 E.烧杯 F.胶头滴管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50
25.40
第二次
20.00
4.00
29.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待测溶液润洗2~3次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后,向其中注入0.10 mol·L-1标准浓度的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由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改变,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 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标准盐酸时,除量筒外还需用下列哪些仪器?                    

A.托盘天平  B.容量瓶  C.酸式滴定管 D.玻璃棒  E.烧杯  F.胶头滴管

(2)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0.00

0.50

25.40

第二次

20.00

4.00

29.1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