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6.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均被选为最美的实验。
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将光滑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的运动速度是均匀不变的,伽利略却证明铜球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请将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和伽利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s、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亚里士多德的预言: ;伽利略的结论: 。
伽利略的两个实验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忽略了空气阻力,抓住了重力这一主要因素。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选用光滑直木板槽和铜球进行实验研究铜球运动,是为了减小铜球运动过程中的 ,同时抓住 这一主要因素。
47.阅读下列材料: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
A.O2、N2、H2O、CO2 B.CO2、H2O、O2、N2
C.H2O、CO2、N2、O2 D.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 (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
48.某学生为了证明植物呼吸时放出二气化碳,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其中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将装置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观察结果。试分析:该装置放在黑暗中的作用是 ;该实验除须在黑暗中完成外,还应注意 。
在实验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同时进行另一组其他条件相同但不放植物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意义?简述原因。
L | 2 |
图
A.ad和bc两边始终无磁场力作用
B.cd、ba两边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转动过程中不断变化
C.线框受的磁场力在转动过程中合力始终不为零
D.ab、cd两边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不变
26.(10分)(1)硝酸不稳定,如果采用强热条件,则会使生成的硝酸分解。(3分)
(2) (3分)
(3)解:设步骤①中氨气的转化率为。
由元素守恒可得:
――――
答:步骤①中氨气的转化率为。(4分)
27.(15分)(1)钙 (每空2分,共6分)
(2) (每空2分,共4分)
(3)① (3分)
② (2分)
28.(20分)
(1) (3分)
(2) (2分)
取下试管口的单孔橡皮塞,将试管倾斜(或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状固体药品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直立。(3分)
(3) 、、 (2分)
(4)饱和食盐水; (每空2分,共4分)
(5)正极(1分), (2分)
29.(15分)(1)152 (每个2分,共4分)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2分)
(4)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溶液少许,溶液呈现紫色的试管中原溶液为苯酚(E)溶液,不呈紫色的原溶液是苯甲酸(F)溶液。(2分)
或取样后分别加入溶液,有气泡冒出的原溶液是苯甲酸(F)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苯酚(E)溶液。
30.(22分)
(1)符合(2分)①玉米苗颜色由非同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3分);②绿苗为双杂合子的,自交后产生9种基因型 (3分);③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玉米苗才表现为绿色。所以绿苗:白化苗=9:7。(3分)(若用遗传图解说明,合理也给分)
(2)(6分,每空2分) 、、、相同
(3)不行(2 分),因为玉米食用的部分主要是胚乳,传粉受阻影响受精,不能形成胚乳,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达不到目的。(3分)
31.(20分)
Ⅰ.右(2分)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多于呼吸作用消耗,A瓶中的增加,A瓶浮力大于B瓶;(2分)
左偏(2分) 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释放,被缓冲液吸收,导致A瓶内气体减少,浮力减小。(2分)
Ⅱ.(1)步骤l: (2分)
步骤2:将装置放在黑暗条件下测量。(3分)
步骤3:剪去幼苗根系,按步骤2再测一次。(3分)
(2)若小于,则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向根系提供氧(2分)
若t,大于或等于t2,则植物幼苗地上部分不能向根系提供氧(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