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分)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1)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气泡(氢气)的速度就越快。Al、Cu、Fe三种金属在稀盐酸里的反应现象如图所示。
①图中Y所代表的金属是 (填“Cu”或“Fe”);
②Al、Cu、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③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常温下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
④将一片铝箔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会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由此可知氧化铝的熔点 铝的熔点(填“>”或<”)。
(3)用一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封上口,振荡,会发现易拉罐先变瘪,过一段时间后又重新鼓起。
①拉罐变瘪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易拉罐为什么又重新鼓起呢?原来铝是一种特殊的金属,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已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必然有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则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
(4)下图是工业炼铁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设备A 的名称: ;
②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在高温下制取铁的化学方程式: ;
③除了上面的炼铁方法之外,还可用铝热法炼铁,即用铝在高温下把氧化铁中铁置换出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分)“牛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之一,其制过程中加入了一种叫做“蓬灰”的和面剂。“蓬灰”是蓬草烧制而成的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蓬灰”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请你帮他们填充下列实验过程的表格。
【查阅资料】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测pH:取少量“蓬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 | pH>7 | |
(2)灼烧:用铂丝蘸取少量“蓬灰”溶 液并灼烧 | 火焰呈紫色 | |
(3)检验C032-:取少量“蓬灰”固体于 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 | | “蓬灰”中含有C032- |
(7分)甲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她想到在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并没有金属铬,为比较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她和同学们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1. Cr>Fe>Cu; 猜想2. Fe>Cu >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 。
【查阅资料】
①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实验药品】
铁片、铬片、铜片、稀硫酸、CuSO4溶液、CrSO4溶液、FeSO4溶液。(溶液均为新制)
【甲同学实验】甲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稀硫酸。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试管1 |
|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2)甲同学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正确。 |
试管2 |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为蓝色。 | |
试管3 |
|
。 |
【乙同学实验】乙同学为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试管4 |
|
| (1)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2)请写出铬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试管5 |
|
【实验反思】
(1)你认为乙同学没有必要做的实验是 。
(2)请你结合所给的实验药品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同学的结论。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 甲同学的结论正确。 |
(4分)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 完 成下列表格。
编号 | 方案 |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 | 实验结论 |
猜想② | 利用CO2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降低,给试管加热,用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 取其中的1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结果没有产生上述现象 |
则猜想②不成立 |
猜想③
| 加入酸的量不足,继续加酸。 | 取其中的另1支试管,再继续滴加稀盐酸。 |
| 猜想③成立 |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 (填“能’ ”或“不能”)。
(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