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5 BCDAB    6―10 DABBD     11―15 AACDD    16―20 BBAAD

21―25 DCBCA

二、材料解析题:

26.(1)引进推广作物新品种:朝朝推广种植棉花,玉米、甘薯传入我国,广泛种植。总结农学理论,提高种植技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农作物的种植。农具的制造,水利修建方法。(4分)

   (2)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大规模的战争减少。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制度,奖励垦荒政策和农业的精耕。民族关系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开发进一步加强。科技文化上:《本草纲目》等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防治病的能力。(4分)

   (3)传统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作为提高产量的保证,必然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加大对土地的需求,因此,统治者采取鼓励开荒的政策;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大量开垦荒地,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使长江、黄河流域水患日益增多。(4分)

27.(1)变化:“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作用:调动了农村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1分)

   (2)变化: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限制封建剥削(或“双减双交”政策)。(2分)

    作用: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提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变化;从限制封建剥削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作用:废除了我国延续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分)

   (4)依据: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依据。(1分)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发出。(1分)

三、问答题

28.(1)康熙帝在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权;(2分)经济上实行“更名田”和“永不加赋”,促进经济恢复发展;(2分)民族对外关系上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他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4分)

   (2)客观因素: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带来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1分)

    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在战争中遭到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毁。(2分)

    联系:有联系。康熙盛世之下潜伏危机,其君主专制、文化专制及后来雍正帝限制对外交流正是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的原因。(3分)

29.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系有: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分)

②人才不足。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趋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2分)

③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2分)

面临三大政治障碍:(3分)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压制。

从环境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