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 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涵着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 .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 .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追溯本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 与“美学生活化 的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 .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 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从“生活儒学 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 与生活常情中的“情 .以及二者的统一.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 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于这种独特传统的.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 之情.进而可以看到.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 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 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8月11日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主客两分思想模式不同.其实如出一辙. B.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C.中国古典美学家能在适当地方将体悟到的生活本身的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种“有情的人生 . D.从儒家美学的发展来看.以情为本的美学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