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探究评价: 该实验仅就混合溶解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但由于200 mL量筒口径较大.总体积仅减少7 mL左右.不易观察.准确平视液面凹液面的最底点也不易做到.误差较大.这为实验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甲同学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误把Fe2O3粉末当成MnO2放入双氧水中,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他意识到这个错误后,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催化剂

30%H2O2溶液

15%H2O2溶液

5%H2O2溶液

加入W g MnO2

0.2

0.8

2.0

加入W g Fe2O3

7.0

9.0

1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同学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误把Fe2O3粉末当成MnO2放入双氧水中,发现也有大量气泡产生。他意识到这个错误后,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该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催化剂

30%H2O2溶液

15%H2O2溶液

5%H2O2溶液

加入W g MnO2

0.2

0.8

2.0

加入W g Fe2O3

7.0

9.0

1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时和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并且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浓硫酸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在常温下能反应;

②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③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反应.

实验与事实:

操作:①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②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③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检验方法及现象均略);

④停止加热;

⑤将试管中的试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SO2

(3)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SO2和CuSO4两种物质.

反思与评价:

(1)操作⑤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填“能”或“不能”)________将水倒入试液中.

(2)探究结论中对产物仅是SO2和CuSO4这两种物质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又设计了两个利用废铜屑,硫酸等原料制取CuSO4的实验方案.

甲方案:利用废铜屑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CuSO4

乙方案:在加热条件下将废铜在空气中氧化成CuO,再将CuO与稀硫酸反应制CuSO4;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黄石)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发现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并产生大量气体.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分析讨论]经分析讨论,大家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SO2、SO3、O2等气体,经进一步查验后确认没有SO3、O2,于是大家决定进一步探究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①:产生的气体仅为SO2;猜想②:产生的气体仅为H2;你认为猜想③
产生的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
产生的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

[查阅资料]SO2是一种有毒气体,不能燃烧,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变为无色,是一种主要大气污染物.H2则不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酸总会剰余.
[设计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据此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分析与结论]
(1)图中X为
品红
品红
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
(填①、②、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
(3)与活泼金属和稀硫酸的反应不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
降低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在处理图中反应①试管中残液时,应先用水将残液稀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将残液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将残液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另有同学认为多余的气体应通入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其原因是
吸收多余的SO2
吸收多余的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浦东新区一模)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某校兴趣小组对“塑料”展开以下探究.
(1)某品牌塑料保鲜膜的成分是聚乙烯(仅含碳、氢元素),它能够燃烧,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聚乙烯的元素组成.

①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②丙装置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色粉末变蓝
白色粉末变蓝
;丁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由此可知该塑料保鲜膜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若装置丙和丁的连接顺序互换,会影响
氢(或H)
氢(或H)
元素的检验;
(2)塑料诞生一百年来风光无限,它的发明者贝克兰也因此荣获“塑料之父”的美誉,而今由于人们使用不当而直接引发的一大环境问题是
D
D

A.酸雨B.水土流失
C.温室效应D.白色污染
(3)在纪念塑料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出现这样一幕:“塑料之父”的曾孙子一手拿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塑料制成的手机,另一只手持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手机…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下评价中合理的是
C、D
C、D

A.塑料是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B.为了减少污染,应该禁用塑料制品
C.在未来,塑料可能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服务于人类
D.化学科学技术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