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 、 、 、 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答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 | 375 | 3.37 | 1.84 | 1.44 |
1992 | 1 468 | 16.59 | 4.46 | 12.24 |
1999 | 4 166 | 34.19 | 24.00 | 47.42 |
2007 | 12 109 | 55.33 | 96.57 | 190.29 |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7)根据材料四、六,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西藏经济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
(8)结合材料四、五、六,概括西藏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 1980年,国家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北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材料二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买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邵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利用国际资源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对外开放的政策古已有之。历史上唐朝的对外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格局对我国的影响。
(3) 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相连的铁路线是A 和B 。
(4) 2007年中国石化在图中北海市投资建设一大型的石油化工厂,请分析该地发展石油化工的区位因素。
(5) 图中甲地属 气候,该地的椰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方位?分析其原因。
(6)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被拉空现象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速度最低,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在塌陷!
材料二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材料三 安徽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资源丰富……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另一方面渴望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十一五”期间,安徽着力和东部搞好产业对接,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实施东向战略、发展东向经济”,“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
材料四 长江三角地理位置、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安徽地形、河流、主要城市分布图。
(1)读“安徽省中长期铁路规划图”。图中A、B、C、D四条铁路线中,分别表示京九、京沪铁路的是 、 (填字母)。京九、京沪铁路通过 安徽省,分析其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意义。
(2)安徽省地图中甲河沿岸城市密集,目前该城市带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其区位优势有哪些?
(3)结合材料分析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安徽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
化?
(4)安徽省地图中乙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生态退耕号召,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你认为该地区今后适合发展哪些相关产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1)“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干旱现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虽然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3)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地势起伏大,也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的多样,近年来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________的功能,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4)最近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首先是加快西部________和________建设。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目前,国家继南昆铁路之后,又在西南开始修建________铁路,现已在云南昭通开始全面动工。
(5)西南地区著名的矿产有(至少写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请列出四个著名的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昆明有“春城”之称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加快对我国西部的开发步伐,已在新疆着手开采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将出现世界居前列的石油生产基地。
读“我国西部部分省区铁路交通”图,回答: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1)“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干旱现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虽然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3)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地势起伏大,也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的多样,近年来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________的功能,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4)最近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首先是加快西部________和________建设。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目前,国家继南昆铁路之后,又在西南开始修建________铁路,现已在云南昭通开始全面动工。
(5)西南地区著名的矿产有(至少写4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请列出四个著名的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昆明有“春城”之称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了加快对我国西部的开发步伐,已在新疆着手开采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将出现世界居前列的石油生产基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