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中.两位同学在水平路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的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木箱下垫上圆木是为增大摩擦力 B.木箱受到推力的合力大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C.木箱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D.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学兴趣小组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分析.

(1)小明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代替红磷,通过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他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蜡烛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是气体
蜡烛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是气体

填补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填补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忽略气体溶解于水所引起的气压变化)
(2)小张认真分析了小明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张设计了如图2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惰性电热板下面的凹槽内;
②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试剂瓶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③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热板电源,发现白磷先熔化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瓶内仍含有
氧气
氧气
,产生白烟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5O2+4P
 点燃 
.
 
2P2O5
5O2+4P
 点燃 
.
 
2P2O5

[得出结论]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
氧气未完全消耗
氧气未完全消耗

[反思交流]小张和小明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氧气没有消耗完时蜡烛就熄灭了?
为什么氧气没有消耗完时蜡烛就熄灭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要选用该图中的装置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试回答:
①分液漏斗中应该加入的物质是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②甲、乙两位同学在制取氧气时,选用了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但其收集装置不同,通过对比知道,甲收集的氧气比乙纯.则甲选
E
E
装置收集,乙选
C
C
装置收集.
③甲选择该装置收集的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如何知道已集满了一瓶氧气?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逸出时

④甲同学在开始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可收集装置中并没收集到气体,其原因是
装置漏气
装置漏气

⑤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他们应该采用的安全方法是

Ⅰ、控制液体流速;Ⅱ、用体积小的锥形瓶;Ⅲ、加热反应物
(2)若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B、F、G).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②若各装置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可能是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合理均可)
可能是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合理均可)

④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变大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赤峰)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提出猜想]

讨论后很难达成一致,于是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查阅资料]白磷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比蜡烛燃烧所需氧气的体积分数小,白磷的着火点为40℃.五氧化二磷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取一小块白磷,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将其放入装有白色块状固体的锥形瓶内,点燃蜡烛,如图安装,观察现象.
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白磷燃烧需满足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与氧气接触
猜想正确的同学是:
(2)待冷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白色块状固体上注入适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铝盒中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还产生了
大量白烟
大量白烟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白色块状固体是学过的常见的氧化物,它的化学名称为
氧化钙
氧化钙
,它的俗名为
生石灰
生石灰
,它的作用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所得生成物与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0
CO2+Ca(OH)2═CaCO3↓+H20

(2)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壁上沾有的白色固体物质是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31、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和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
红色
色,即两种溶液均显
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
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Ca(OH)2=CaCO3↓+2KOH
.(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置Ⅱ的作用是
吸收CO2中的水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
Na2CO3
.理由是
等质量的Na2CO3和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Na2CO3所产生的CO2质量大于K2CO3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
小于
(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稀盐酸滴入过快,CO2没有被吸收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兴趣小组二的两位同学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分析.

(1)小明认为:通过图1装置,用蜡烛代替红磷,通过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他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______
______,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且忽略气体溶解于水所引起的气压变化)
(2)小张认真分析了小明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张设计了如图2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惰性电热板下面的凹槽内;
②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试剂瓶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③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热板电源,发现白磷先熔化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瓶内仍含有______,产生白烟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得出结论]导致小明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______.
[反思交流]小张和小明分析了上述实验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